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影響孩子一生的「黃金九年」,很多父母後悔太晚看到

2024-10-12親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文·馬歇爾說過:

「當我們種下的花,沒有我們預期的長得那麽好時,

我們不應該怪花,而是從自己的種植等方面尋找原因。」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當孩子的成長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麽好時,我們要做的不應是把所有問題都怪罪在孩子身上,而應及時反思自己教育中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孩子的成長是分階段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養育重點。

若是一味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們將剝奪他們的明天。

父母只有搞清楚這些,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來源:視覺中國

9~11歲:抓習慣

世上沒有笨孩子,只有被「懶」拖垮的孩子

國外一位研究行為學的專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

他找了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數千名孩子,進行了知識、能力、習慣三個方面的測試。

測試結果令他驚訝,隨著年級的提升,孩子的知識得分和能力得分都有著顯著提升,但「習慣得分」卻沒有太大改變。

由此他得出結論: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在‍‍小學,‍而9~11歲是強化習慣的最重要時期。‍

在這個階段,若是孩子養成了好習慣,則會受益無窮,對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有長遠幫助。

若是還有很多壞習慣,此時也是改正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壞習慣可能就定型了。

克雷洛夫說:

「天賦如果無益於人事,必將一天天衰弱,

天賦若被懶惰所左右,那麽再旺盛的事業心,都沒有任何指望。」

即使再聰明的孩子,若是不懂得控制自己,長期懶散,也只會積懶成笨,滑向墮落的深淵。

要知道,好習慣的養成是很難的,需要付出無數的努力和堅持。

壞習慣的養成卻很簡單,只需要一個自由的孩子和一對放縱的父母。

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若沒有良好的習慣,是難以面對外界的吸引和誘惑的。

目光長遠的父母,會從這3點培養優秀自律的孩子。

1. 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

經常練字,提升卷面整潔度;認真作業,保質保量完成;

勤於思考,遇到問題主動求知;定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2. 熱愛閱讀,拓寬認知的範圍

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匯更加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

小學階段的課外時間相對較多一點,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與他一起讀書,幫他養成閱讀習慣。

3. 堅持運動,塑造強健的體魄

健康的身體是完成一切學習生活的前提和基礎。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多出門散步、打球、登山等,緩解孩子的焦慮和壓力,讓他們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來源:視覺中國

12~14歲:多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對很多家長來說,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就有無數的抱怨:

「敏感、叛逆、難管、不和家長溝通,動不動就離家出走……」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青春期就是孩子一切問題出現的根源嗎?

並不是,教育專家陳瑜就曾說過:

不要把孩子的問題甩鍋給‘青春期叛逆’,不是每個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然要叛逆的。

如果他的個人成長沒有被壓抑、內心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他與教育者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那他還有什麽叛逆的必要呢?」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網友的故事。

上初中時,他迷上了遊戲,經常和朋友去網咖,一玩就是一宿。這導致他白天上課沒精神,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只能是打罵他,試圖用父母的權威壓制他。

但他當時正是青春期最叛逆的時候,非常討厭父母的打壓教育,所以總是和父母對著幹。

但突然有一天,父母不再和他硬碰硬了,而是做好飯,然後叫他吃飯。

飯桌上也不再談論他的學習,只是談論著近期遇到的趣事。

時間久了,他反而不適應了。

他跑去問媽媽,媽媽說:「我覺得越是打罵你,你反而更叛逆。我也想開了,成績下降就算了,只要你不學壞就行。」

結果這之後,他反而開始改變了,因為他感覺到了父母的愛與信任。

對抗與叛逆自然也漸漸轉變了。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寫道:

在青春期,身體和心靈的突變就像一場劇烈的風暴。

每一個看上去叛逆、難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強有力的支持。」

即使他們表現得再堅強、再高冷,也不過是面上的偽裝,他們的每一次遠離,都是為了靠近。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只有父母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理解和陪伴,才能贏得他們的心。

作家饒雪漫說過:「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父母做好這3件事,能夠更順利地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危險時期。

1. 學會控制情緒

能夠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父母應該教會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

無論是厭學情緒,還是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找到情緒產生的根源,積極地去應對和解決。

2. 鍛煉抗壓能力

這個階段的學習壓力雖然大,但還沒有高考那般巨大,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是最合適的。

教會他面對失敗,不懼挑戰,只要努力了,即使不成功也是一種成就。

3. 懂得處理感情

青春期春心萌動很正常,父母若是過度幹預,反而會促使孩子為了反抗父母去早戀,影響學習。

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談談,讓他正確理解青春期的情感悸動,讓他明白最好的感情是雙方共同努力去達成目標,若是能考上同一所大學,再談也不遲。

來源:視覺中國

15~17歲:懂放手

不懂放手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知乎上有個提問:「你怎麽看待父母那些‘為你好’的行為?」

底下有個紮心回答是這麽說的:

當他們以不要和壞孩子玩為由,趕走了我最好的朋友時,我失去了友情;

當他們小時候不管我,把我丟在老家,高中卻突然把我從爺爺奶奶手中奪走時,我失去了親情。

我就像一個提線木偶,在他們的手中被肆意玩弄,若有來生,希望永不相見。」

哲學家弗洛姆說:

「如果沒有尊重,愛就很容易墮落為統治和占有。」

在這種充滿控制欲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難成長為積極陽光的孩子。

他們可能表面看起來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

看過一則心理咨詢師分享的案例。

來訪者是一個高中女孩,曾經好幾次爬上學校的天台。她的父母帶她來做咨詢,結果剛坐下就開始吵架,內容是「什麽是幸福」。

父母的回答是:「吃飽穿暖就夠了。」

女孩說:「難怪你們總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對我來說幸福不僅僅在於物質, 更重要的是得到你們平等尊重地對待。

她說完後,父母直接反問:「我們哪裏不尊重你了?我們民主得要命,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己做決定,你還想要怎樣?

女孩說:「你們是讓我做決定了,可一旦那不是你們想要的結果,你們就會說服我改變,不過是名義上好聽,其實就是‘假民主’。」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想走的路,有自己想過的生活。

他們不是父母實作自己理想的工具,也不是父母攀比炫耀的資本。

不懂放手的父母,很難養出獨立優秀的孩子。

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應該是給予他們建議,為他們講清利弊,並支持他們的選擇。

作家安娜·昆德蘭說:

「父母最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對孩子放手。」

不會愛孩子的父母,才想要掌控孩子,把孩子綁在自己身邊。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做到了這3個放手,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

1. 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參觀大學校園,了解大學的各個專業,可以提出建議,但不要給出結果。

讓孩子根據自己興趣去設定目標,這樣也能調動他學習的熱情,讓他願意為了目標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2. 放手讓孩子大膽試錯

人生那麽長,錯了又何妨。

孩子犯錯並不可怕,那是他們在探索世界、認識自我,是一個不斷學習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教會孩子正確面對錯誤,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3. 放手讓孩子獨立生存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終究是漸行漸遠的。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為他遮風擋雨,而是教會他獨立生存的能力——

包括基本的洗衣、做飯等,也包括與人溝通、為人處世等。讓他在離開父母後,依然可以過得很好。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海邊的卡夫卡】中有這麽一段話: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

如果水質過差,樹苗不僅不會成為參天大樹,還會枯死。」

教育孩子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僅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需要繼續提升自己。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擁有願意與他們共同成長的父母。

讓我們的故事繼續延伸,心靈之橋因共鳴而堅固。

作者:遇見,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台,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