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上(本文是上周寫的,所以這裏的「上周六」,實際上是「上上周六」的事情了),睡前我陪兒子聊天時,我問他,「如果給咱倆之間的親子關系打分,滿分100分的話,你打多少分?」
我兒子說,「90分。」
我問,「那10分是因為什麽而扣的呢?」
兒子說,「因為你脾氣太急了。就像今天下午,我看完牙回來,不想寫作業,想玩兒,結果你馬上就很大聲的說我了。"
我默想,確實是我的錯。 周六上午,他爸爸去單位加班了,我在家裏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兒子自己寫作業。他從10點開始寫到12點,完成了3頁語文練習冊、2頁語文小卷、2頁數學試卷。
我當時跟他說,你現在盡量把作業多寫一些,因為下午1點要去看牙,回來不知道得幾點了,然後4~6點還要去打羽球,就相當於你整個下午都不用寫作業。
結果他們2點半就看完牙回來了,這時候距離下午去打球還有1個多小時,所以我內心希望他再寫一會兒,這樣周日也能輕松點兒。
但是,兒子回家後就說想要玩兒。由於這不符合我的預期,所以我就不願意了,批評他的話脫口而出——「你都幾年級了,光知道玩,不想想作業還有多少沒寫的。」
聽了我的話,兒子就又寫作業去了,把剩下的2頁數學試卷做完,接著我們就去上羽球課了。(那天上完課回來,整個晚上都是他的自由時間)
所以,那天晚上當兒子提到這件事時,捫心自問、自我反思,我確實做得不對。
首先我出爾反爾,本來上午跟他說「下午不用寫作業」,結果看他回來的早,又變卦了。
其次,當孩子的想法不符合我的預期時,我第一反應就是讓他遵循我的安排,不尊重孩子的選擇,不給他自主安排玩耍與作業的鍛煉機會,總擔心他光著想玩兒,把作業給耽誤了。
所以,聽到娃這麽說,我就在心裏發誓,從明天開始,我一定不再那麽著急大聲說話批評孩子了……
我對兒子說,後面我做個小旗子,一旦你看到我要生氣了,就趕緊舉旗子提醒我,我努力做到不再對你大聲說話。
後面娃又提到了爸爸批評他的事情。他說有一次爸爸還把他的眼鏡都打掉了,原因是計算題把數算錯了,例如23X3=24這樣子。還有一次罵他「爛慫樣子」……
然後,兒子繼續說, 「其實有時爸爸批評我,我心裏是非常不服氣的!」
我內心又一驚,心想明天得和他爸談談,不能簡單粗暴對待孩子。
我們總是脫離不開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因為我們小時候接受的就是來自父母的「棍棒教育」,等自己為人父母後,也是遵循著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聽話就打,罵,吼,也曾無數次批評他指責他。
後來,我們知道了ADHD,開始去了解ADHD知識,聽ADHD父母課堂,努力去改變自己錯誤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也看了很多書,懂了很多理論,但是落到實踐上,還是不由自主的老一套—— 以負面方式對孩子作出回應 。 在我們的潛意識裏,總覺得孩子犯錯,就得透過批評甚至 懲罰的方式,讓他為問題付出代價,這樣他才能記住。
實際上,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關註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批評孩子;應該是克制對孩子說教的沖動,而不是用語言暴力去指責孩子;應該是以友善和尊重的態度,想辦法激勵孩子做得更好,而不是企圖用懲罰來促使孩子改善行為。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
以上,為本人對上周親子聊天內容的記錄與反思,也希望孩子爸爸能夠看到這一點,多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學習如何與青春期ADHD孩子相處,如何與他們溝通交流。尤其是做到不忘初心——「守護ADHD多動癥兒子」。
為人父母,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