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8年3月,不少報社都報道了一名剛出生的小嬰兒。
而她就是國內的第一位「試管嬰兒」。
然而「試管嬰兒」的出現也引來了諸多的爭議。
一些人表示非常的驚喜,但是還有人斷言她活不過40歲。
現在已經過去36年的時間,那個首位「試管嬰兒」怎麽樣了呢?
嘗試做試管嬰兒
1987年的一天,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這位病人名叫鄭桂珍年輕時患過疾病,導致她雙側輸卵管堵塞,根本無法懷孕。
為了生個孩子,她四處求醫,從中草藥到民間秘方無所不用其極,可惜全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有一天,鄭桂珍在收音機裏聽說,北京有醫院正在研究一種叫「試管嬰兒」的新技術,可以讓一些不孕不育的婦女也有希望生育。
這對鄭桂珍來說簡直是曙光乍現,她終於看到了希望,於是,鄭桂珍立即興沖沖地拉著丈夫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車。
可就在她激動難耐時,丈夫左長林卻充滿了擔憂——他知道,這種技術在中國還沒有成功的先例,試一試的風險很大,更不要說他們一個農民,哪有錢承擔得起這個試管嬰兒的高昂費用呢?
但鄭桂珍沒有絲毫猶豫——她說,我們已經這麽多年沒有孩子了,這可能是上天給我們的唯一機會,就讓我們碰碰運氣吧。
於是,在鄭桂珍的執意請求下,左長林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於是他們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找到了這項試管嬰兒技術的主要研究人員——張麗珠教授。
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
張麗珠教授是中國第一批研究試管嬰兒技術的專家,在國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她毅然回國,決心攻克這項技術,幫助國內不孕不育的家庭。
然而,由於當時國內條件所限,張教授的團隊起初只有一個破舊的工作室和普通的取卵針,各方面都十分艱難。
但張教授沒有退縮,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動物試驗中取得了試管嬰兒技術的突破。
隨後,她開始招募人體試驗誌願者,但前12例患者都未成功,鄭桂珍是張教授的第13個試管嬰兒病例。
在鄭桂珍的懇求下,張教授決定給她一個試管嬰兒的機會。
1987年6月24日,在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張教授只能為鄭桂珍進行開腹取卵手術,使用老舊的取卵針小心取出卵子,幸運的是,4個卵子都成功受精成為可植入胚胎。
6月26日,張教授將幾個胚胎移植入鄭桂珍子宮,在焦慮的等待後,鄭桂珍終於確診懷孕!
她成為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移植成功的母親,期間,張教授和醫療團隊始終照顧鄭桂珍,確保胎兒平安。
1988年3月10日上午8點56分,在張教授的精心監護下,鄭桂珍透過剖宮產順利產下了中國首例試管嬰兒——一個體重3.9公斤的健康女嬰。
張教授將她交到鄭桂珍懷中,鄭桂珍激動地落淚,給她取名「鄭萌珠」。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誕生在全國掀起了巨大反響,而張教授也被尊稱為「中國試管嬰兒之母」。
質疑中成長
鄭萌珠出生後,張麗珠教授和她的醫療團隊欣喜不已,作為中國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的每一個成長的階段都牽動著他們的心。
為了完善病例數據,他們需要進行長期的跟蹤記錄。
出生時近8斤的鄭萌珠,成長速度驚人,8個月時就能開口說話,1歲半學會走路,2歲能背誦兒歌。
她的身高和體重也遠超同齡兒童。鄭媽媽把她當成掌上明珠,鄭爸爸也對她百般呵護。
然而,鄭萌珠的「特殊」身份也給她招來了異樣眼光。
「試管嬰兒」在當時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老百姓對此既好奇又害怕,以至於有人懷疑鄭萌珠的壽命,認為她活不到40歲,並懷疑她將來是否能生育。
雖然醫院反復強調鄭萌珠健康正常,但傳言仍在民間口口相傳。
於是,鄭萌珠成長的道路並不平坦,她性格開朗,卻常被孩子們疏遠;她渴望平靜生活,卻時常被各路傳媒打擾。
好在,鄭萌珠沒有被這些阻礙擊倒,她懂事早,很快就明白自己的不同處在哪裏——她是天上送來的禮物,她身上承載著無數人的期待。
為了報酬社會,鄭萌珠從小立誌要當一名醫生,她經常對媽媽說,長大後一定要回到北京第三醫院,把救自己一命的技術傳承下去。
2009年,鄭萌珠如願以償地考入了大學,只不過學的並不是醫學專業。
在這裏,她終於過上了與眾不同的學生生活,盡管有記者偷拍課堂,但學校和同學們都維護了她的權益,鄭萌珠感動之余,也在這份包容中茁壯成長。
人生轉機
鄭萌珠大學畢業之後,選擇成為了一名北漂。
這段日子,鄭萌珠過得並不輕松,她先後租住過幾處房子,也體會過地鐵的擁擠,然而,她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
有一天,一個念頭突然閃現在鄭萌珠的腦海:我能不能去北三院工作?
她明白,自己並非醫學生,行業跨度太大,可能性不大,但是,北三院的醫生基本都知道她的身份,或授權以給她一個機會?
鼓起勇氣,鄭萌珠決定還是去試一試,她跑到北三院,向熟悉的醫生們咨詢,是否有適合自己的崗位。
出乎她的意料,醫生們對此非常高興,經過考慮,鄭萌珠被推薦到了生殖中心的檔案室工作。
為了取得上崗資格,她又努力考取了相關的檔案管理證書,正式成為了北三院的一名檔案管理員。
在北三院工作的這些年,鄭萌珠遇到了一個對的人,和他一見鐘情,步入婚姻的殿堂,像普通女孩一樣,她戀愛、結婚。
當鄭萌珠懷孕之時,一個決定也在她的心中萌生——她想回到北三院生產。
2019年,在生殖中心工作的鄭萌珠,如同30年前的張麗珠醫生一樣,在北三院順利生下了一個健康可愛的男嬰。
這不僅證明鄭萌珠是一個健康的年輕女性,也再次證明了中國八十年代的試管嬰兒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當鄭萌珠抱著自己的孩子時,她終於切身體會到了成為人母的喜悅和辛苦,她想起30年前,40多歲的母親為自己的降生付出的心血,不禁淚流滿面。
而此時,兩鬢斑白的鄭桂珍也來到了北三院,她激動地抱起了自己的外孫,淚水奪眶而出。
30年前,她無比渴望擁有自己的孩子,今天,她終於可以親自抱上孫子了。
「時間過得真快,萌珠終於也有自己的寶寶了。」鄭桂珍感慨萬千。
當醫生和記者們得知這個喜訊時,也興奮不已——中國的首例試管嬰兒誕下了健康的後代,這是何等令人欣喜的訊息!
若非當年張麗珠醫生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一切都不會發生,鄭萌珠永遠懷念這位為自己的降生付出巨大心血的恩人,只可惜當初的恩人已經再也見不到了。
2016年,已經到達92歲的張麗珠醫生辭世多年,而她的壯舉將永遠流傳。
如今現狀
今天的鄭萌珠,不僅工作於北三院,也在努力幫助更多生育障礙的家庭。
她時常告訴前來就診的患者,自己作為試管嬰兒,一直非常健康,沒有任何疾病,這給了無數等待試管嬰兒降生的家庭巨大的希望。
鄭萌珠也積極參與公益,與其他試管嬰兒建立了交流群,分享知識和生活樂趣,她始終不忘報酬社會,傳承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