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鳴(富書作者)
近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新聞,讓我哭笑不得。
江蘇無錫有位媽媽在翻看兒子的書包時,看到兒子語文書的扉頁上寫著: 目標是清華、北大。
這位媽媽擡頭一看,淘氣包兒子此刻正坐在桌子前,赤腳翹著二郎腿,咬著筆桿。
這位媽媽直接氣笑了:你要是能考上清華北大,你老娘我就圍著鎮子裸奔一圈!
不知道如果孩子考上了清華,媽媽會不會裸奔,但孩子聽到這句話內心一定是淚奔的。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欣賞和贊美,但往往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指責和訓斥。
如果讓父母評價一下自己的孩子,我們來猜猜大家都會說什麽呢?
「調皮搗蛋,」
「怎麽教都教不會!」
「不愛說話,怎麽都不肯叫人。」
很多父母本著謙虛的原則,在外人面前,我們總是會挑孩子的不是,總會數落孩子的缺點,卻忘記了孩子的優點。
聽過一句話: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士的潛質,只因父母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父母愛經常抱怨,胡亂指責他人,孩子也會變得敏感脆弱。
父母懂得鼓勵和欣賞孩子,孩子往往會獨立和自信。
大人的一言一行,不光是滲透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朋友小平是個非常乖巧的女孩,每次提到父親,她總會對之前的一件事耿耿於懷。
她在農村長大,她小時候酷愛唱歌,每次學校舉行的文藝匯演中總會有她的身影。
小平上四年級時,有一次鎮裏好幾個學校進行歌詠比賽,她獲得了全鎮的第1名。
她興高采烈拿著獎狀回到家裏,然後比劃著要把獎狀貼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但老爸一句話讓她的心情瞬間落到低谷。
老爸撇著嘴說,唱歌好得獎狀有啥用,又不是學習第一名。
聽完老爸的話,小平心裏面難過急了,她回到自己房間大哭了一場,原本希望能聽到父母的一句表揚,沒有想到爸爸會說出那樣寒心的話來。
以後的小平就像變了一個人,她不再那麽執著的唱歌了,覺得自己無論怎樣也不會被欣賞。
後來,在當老師的舅舅的幫助下,她才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考上音樂學院,現在是一名音樂老師。
小平的舅舅改變了小平命運,如果沒有舅舅的幫助,沒有父母的支持,小平會有個怎樣的未來,也真的很難想。
不被父母支持的孩子,很難看到希望。
還記得那個30多歲還在家啃老的女大學生範某嗎?
她不工作、不社交,在家啃老父母已有10年之久。
範某家裏並不富裕,房子也一已經非常老舊了,好像根本沒有可以供她啃老的家底。
當記者詢問範某為什麽不工作時,範某絕望地回答:
「他們剪了我的翅膀,卻還怪我不會飛翔!」
她告訴記者,從小到大,父母對她一直是百般打擊,不論她做什麽,都不會得到支持與鼓勵。
不論範某做什麽,即使做的不錯,都得不到一句的肯定,甚至是譏諷和嘲笑。
時間長了,範某變得敏感和自卑,對做事也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
不敢擁有自己的愛好,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甚至完全喪失了面對外界的能力。
畢業後,範某換了幾份工作後,都不能勝任,她只能選擇回家。
美國成功教育學家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 「每個孩子都有許多優點,而父母恰恰相反,他們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認為,管好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其實,這樣做就像蹩腳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三毛也曾經告訴父親:「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孩子需要被肯定和欣賞欣賞,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雨露。
如果父母一味打壓、否定,只會讓孩子仿徨與無助,失去前進的動力。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傅首爾要為一個叫凱凱的小男孩當一次老師。
一開始,傅首爾問凱凱,自己長的怎麽樣,凱凱不說話。
凱凱媽媽在另一個房間對著鏡頭說,他是個有點害羞的小男孩,還不愛說話。
傅首爾接著跟凱凱說,我覺得你長得很可愛,而且我今天打算陪著你了,你覺得怎樣?
男孩瞬間變得開心了。
在傅首爾的陪伴下,凱凱開始寫算術。
傅首爾一邊看,一邊鼓勵他說,你看你寫的也快的很嗎?對你來說一點都不難。
凱凱聽到後,寫的更加認真了,甚至寫的有點歪的數位都要擦掉重寫。
看到這個認真勁,傅首爾趕緊吹起了彩虹屁說, 這是誰養出了這麽好的兒子,我得趕緊問問你媽媽。
傅首爾跟他一番互動下來,凱凱變得自信起來,還跟傅老師拉起了家常。
在生活中,傅首爾很會表揚孩子,她經常誇獎兒子「寫字有進步」、「一直很努力,果然是我的兒子」。
在她的誇獎和鼓勵中,兒子成了一個調皮又暖心的寶藏男孩。
在育兒道路上,多給孩子鼓勵,少一點打擊,別吝嗇欣賞的眼光,孩子在未來的路上才能走得更有信心。
看到了傅首爾跟孩子相處,我想起了我的偶像,籃球超級明星麥可·喬丹。
高中時期,無論喬丹參加籃球比賽,還是棒球或者橄欖球比賽,他的父母總會出現在場邊。
喬丹剛進高中時,落選過校籃球隊一隊。
為此他回家大哭一場,而他的母親則告訴他,這意味著他需要更加努力,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做到。
於是,在父母日積月累的鼓勵和捧場之下,喬丹在籃球場上的表現不斷進步,最終成為我們熟悉的籃球超級明星。
作為父母,都應該以尊重、引導、支持的態度對待孩子。
這種發自內心地表達欣賞和愛,對孩子的自信和成長非常重要。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捧場的父母,能看見孩子的問題,也能看見孩子努力和掙紮。
得到媽媽欣賞和尊重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來自身的力量,讓孩子充滿希望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在網上看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麽?
有一個很贊的回答是:
「教育的本質,是愛。是賞識、理解與尊重;是放手、反思和引導。」
也許有家長就要說:「行,那我每天都誇孩子、吹彩虹屁!」
但任何的欣賞、贊美,都應該是真誠的,是發自真心的捧場,不是華而不實的吹捧。
有一首英文歌【you raise me up】,歌詞寫得特別好:
你鼓舞了我,我能傲立群山之巔;
你鼓舞了我,我敢勇闖海暴之險;
我變得更強,只因借助了您的肩;
你鼓舞了我,我超越了自己的從前。
著名教育周弘說:
「每個孩子身上都潛藏著兩個孩子,一個‘壞孩子’,一個‘好孩子’,賞識教育就是教你如何把‘好孩子’喚醒。」
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打擊;允許孩子慢慢成長,不要吝嗇你欣賞的目光。
孩子會在你不經意之間,就會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作者簡介:一鳴(富書作者),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來源:爸媽演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