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育兒?2歲的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可以哭鬧的渾身大汗半個小時,不搭理她也是一樣,怎麽辦?

2018-08-02親子

2歲孩子有一個標誌性的發展裏程碑,就是他們已經基本發展出完整的「自我意識」。

如果你趁她睡著的時候在她額頭塗一點媽媽的口紅,醒了以後把她抱到鏡子前,你就會發現,她不再對著鏡子傻笑,也不會伸手去抹鏡子裏的小人兒額頭上的口紅,而是直接伸手去抹自己額頭上的口紅。

也就是說,她已經能清晰地意識到,鏡子裏的小朋友就是自己,他們不僅能意識到這種主客體關系,而且還能清晰地理解「客體特征來自於主體特征」,鏡子裏的口紅來源於自己額頭上的口紅,對主體特征有了穩定的認識。

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的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自我意識」爆棚。同時,他們又面臨一個最大的局限,就是「能力」不足。一會自我膨脹、一會挫折感滿滿,這兩者的沖突,就構成了「可怕2歲」的最重要的原因,他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最沖突的人生階段。

她們為什麽大哭大鬧?

這就是Terrible 2,大名鼎鼎的可怕2歲(前後跨度可達一兩年)的表現形式之一,其標誌性的特征就是大發脾氣,瞬間哭嚎。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麽?就是他們的「獨立意識」發展和自身「能力有限」之間的沖突,而產生的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挫折」,也就是題主你說的「不如意」。

對他們來講,什麽「小事」都可能成為重大挫折。

拿個玩具拿不到,暴哭;穿個鞋穿不進,暴哭;你不讓他們疊衣服,暴哭;疊衣服疊不好,暴哭……

你以為他們任性耍賴?你以為他們是故意的?

那他們真是比竇娥還冤。

BBC有一部紀錄片叫【北鼻異想世界】,裏面復盤了很多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其中一個實驗是這樣的:

研究人員在一位叫阿瑪亞的寶寶身上貼上傳感器,能夠記錄心率、運動、甚至出汗情況,數據透過無線傳輸。

研究人員讓阿瑪亞的媽媽先和阿瑪亞平靜玩耍,透過傳感器傳輸數據,獲得阿瑪亞心率的平均值是130左右。是的,寶寶的心率是高於我們成人的。

然後,玩一個有「難度」的任務。這個玩具是不是很眼熟?

果然,阿瑪亞幾次嘗試不成功,很沮喪,瞬間大發脾氣,倒地大哭。

而此時,阿瑪亞的心率是多少? 瞬間飆升到了180!

想想180是什麽概念?在這種心臟快要「跳出胸腔」的感受下,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是個惡性迴圈的過程,阿瑪亞越生氣,釋放的皮質醇就越多,導致她壓力更大,心率再次上升,從而感到壓力更大,變得更沮喪,周而復始。

問題的關鍵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沒有辦法自己脫離這個迴圈,他們需要有人在這個時候幫助他們,拉他們一把,脫離這個負面的情緒怪圈。

你,還會在這個時候說「不能慣她,讓她哭!」嗎?

2歲寶寶發脾氣時,怎麽安撫最有效?

你會怎麽做?抱起來哄?

研究人員又設定了一些容易讓寶寶發脾氣的任務情境,再讓爸爸媽媽們用不同的「策略」去安撫自己的寶寶。果然,拿不到盒子裏的糖果,這些寶寶和剛才的阿瑪亞一樣,心率瞬間飆升至180,大哭不止。

一位媽媽抱起孩子安慰,一段時間過去了,心率仍然是180。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你在這個時候抱著他們,他們有可能反而覺得你在 「約束他們」

隨後,研究人員讓這位媽媽把安撫策略改變為「轉移註意力」。「看!你看那只小狗,它在叫誒!」

「小朋友暫停哭嚎,不由自主向小狗看去……」

是的,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小朋友的心率瞬間下降到130以內,也就是平靜時期的基準心率。一場暴風驟雨,頃刻間消弭於無形。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是「活在當下」的典範,上一秒糾結的問題,只要你應對得當,下一秒轉眼就忘。

這個實驗支持了研究者之前的結論, 轉移註意力,是讓發脾氣的幼兒平靜下來的最有效的策略。

而隨著年齡增長,那些逐漸學會了「自我調節」,能夠透過「自主地」分散和轉移註意力來應對挫折和誘惑的寶寶,就會在誘惑面前保持克制,在挫折面前進行自我調節,在先付出後報酬的任務中獲得延遲滿足。

如果你對寶寶的其他心理發展特征感興趣,想做一個全面的了解,歡迎你閱讀我的這篇文章:

父母應該怎麽做?

講到這,相信你已經理解,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滾地大哭」,並不是簡單的「耍賴」,這只是他們在遭遇他們所認為的「挫折」時,沒有辦法進行情緒管理,而伴隨生理反應造成的發泄方式而已。

所以,應該怎麽辦呢?

我的建議是4個步驟:

1)理解:懂娃是伊娃的基礎,盡量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註意去理解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麽「狀況」、什麽「挫折」導致的大哭大鬧。

2)轉移:用轉移註意力的方式,先讓孩子的情緒平復下來,這和兩口子吵架一樣,你是不可能在雙方「上頭」的時候去爭論一個「道理」的。

3)示範:找個玩耍的時間,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和角色,比如汪汪隊裏的萊德隊長、阿奇、小礫,黑貓警長裏的黑貓警長、白貓班長,葫蘆娃裏的大娃、二娃、各種娃……,用過家家、角色扮演的方式,給孩子演示他們遇到剛才的「挫折」和不開心的時候,那些角色會怎麽做。或者,讓孩子判斷,怎麽做才是好的。

4)強化:今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或者其他的「挫折」,孩子表現的「好」的時候,沒有亂發脾氣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稱贊,復述一遍,剛才什麽什麽情況,寶寶是怎麽怎麽做的,媽媽覺得表現得特別好!

我相信你用這樣的策略,就能夠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應對和引導,同時也避免在今後真的把滾地耍賴當成了為實作某個小目標時候的有意識的手段。

如果你對2歲左右寶寶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的應對方法感興趣,歡迎你閱讀我的這篇文章: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