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試著借助談判的技巧,來解決這些溝通的問題。做法是: 1.追求目標至上原則,保持淡定的情緒;2. 別急著否定,先尊重婆婆,給予其充分的認同感;3.設身處地為婆婆著想的同時,運用貼標簽的技巧;4. 從為孩子考慮的角度出發,進行正面引導;5.借助權威;6. 對於原則性問題,拒絕要堅定,但語氣一定要溫柔;7.循序漸進,求同存異。
題主的主要訴求是如何溝通,所以我想——讓婆媳分隔,題主自己全職帶娃;讓題主的老公承擔主要溝通責任;保持強硬態度,不理不睬等,這些方法並不適用於題主,不必勉強。
我相信,如果有條件,題主一定也更願意婆媳分隔;如果有成效,題主一定也更願意讓老公去溝通,但目前的情況是,如果只能和婆婆一起帶娃,就一定會面臨兩種不同觀念的沖突。
雖然我個人也認為,解決兩種觀念沖突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隔離,所謂「距離產生美」,而且最有效的溝通,前提必然是沖突雙方都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
但如果先決條件不那麽完美,那麽進行良好的溝通,就勢在必行。畢竟在帶娃的過程中,婆媳間天天擡頭不見低頭見,如果因此關系惡化,不僅彼此不悅,還不利於照顧孩子。
1. 追求目標至上原則,保持淡定的情緒。
在每一次觀念沖突發生時,切記我們的目標是改變婆婆錯誤的做法,讓孩子得到更科學的照顧,而不是生氣和指責,所以不要急著發泄自己不滿的情緒,千萬要淡定。
2. 別急著否定,先尊重婆婆,給予其充分的認同感。
在傳統觀念裏,老人就是知識和經驗的傳承者,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我們的父母輩更傾向於體現自己的價值,顯示自己的權威。
同時,老年人更渴求人際關系中的聯結感,希望自己被認同,被需要。
所以跟婆婆溝通時,尊重她的這種心理需求,同時也尊重她因此所表現出來的行動。先別急著否定她和講道理,先理解婆婆的出發點,也是真心實意想為孩子好。
試想如果我們在照顧孩子時,經常被長輩否定,被說這個不對那樣不好,我們的心裏也會產生抵觸,對吧?
例如「給寶寶亂餵食」,婆婆認為「喝了身體比較好」,這是她關愛寶寶,認為「喝了比較好帶」,這是她在關愛媳婦,出發點是很好的。
你可以說:「婆婆真疼愛寶寶和我,希望寶寶身體強健,也希望我帶寶寶可以輕松一些,謝謝婆婆!這參湯一定熬了很久吧,都是婆婆的一片心意啊!不過現在寶寶還太小,消化道吸收不了這湯的營養,我來替寶寶喝掉它吧,喝完產奶,湯的營養轉化成母乳後,更容易被寶寶吸收,那樣才不辜負婆婆的心意呀!」
3. 設身處地為婆婆著想的同時,運用貼標簽的技巧。
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婆婆的難處,辛苦之處,可將她錯誤做法會導致的不好結果與她自身相關聯。如果試著改變做法可以獲得雙贏,那麽相信婆婆可能也願意試試。
例如「婆婆喜歡長時間抱寶寶」,你可以說:「婆婆剛才已經抱了很久,手很酸了吧?現在寶寶也不鬧,不如讓她自己躺一會兒,婆婆你也可以休息一會兒,今天真是辛苦你了啊!」
另外,你希望婆婆怎麽做,就把她往那個方向誇,「貼標簽」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法。
「抱著的時候亂晃」,你可以說:「寶寶躺在婆婆的懷裏一定很舒服,她被輕柔地晃動著,就像在搖籃裏一樣,神情好滿足啊。婆婆,你也別太累了,可以晃動地再輕一點或者不晃動,寶寶被你抱著就已經足夠舒適啦!」
一旦婆婆願意聽從我們的建議,有所緩和時,我們再解釋「晃動」的危害,可能效果會更好。
4. 從為孩子考慮的角度出發,進行正面引導。
相信大多數老人家都很願意為孩子考慮,所以不要籠統地對他們說「不要」怎樣怎樣,或是這樣那樣「不對」,而是具體地告訴他們孩子的感受,讓他們去體會。
接著是引導,註意,此處「引導」,並非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該怎麽做,誰也不願意被強制命令,我們可以適當地以詢問的語氣來征詢他們的意見。
例如「寶寶包太多」,我們可以給婆婆翻看寶寶身上的痱子時說:「寶寶長了痱子,一定很癢吧,再這樣下去,可能都睡不好,婆婆看了肯定跟我一樣心疼。今天我感覺挺熱的,但我不確定要不要給寶寶包這麽多,婆婆你經驗豐富,幫我看看要不要給寶寶減掉一兩件衣服呢?」
把主動權交給婆婆後,她應該不會再說「孩子再怎麽小心帶都會有小毛病」這樣的話,因為我們已經在這段話裏表示了對婆婆感受和經驗的認可。
5. 借助權威。
雖然現在很多途徑都可以了解到權威的科學做法,但老人家更願意相信「眼見為實」,我們可以借助帶孩子去體檢之類的機會,帶著老人一起,向兒科醫生詢問某些有爭議的問題。
例如「喝奶後拍嗝」這種說法,我們可以借醫生的權威之口,來試著讓婆婆信服。
6. 對於原則性問題,拒絕要堅定,但語氣一定要溫柔。
如果實在有些習慣或觀念,不管我們怎麽解釋,婆婆就是不接受,那麽有涉及到原則性問題的,就一定要堅定拒絕,不過要註意,語氣得保持溫柔。
例如「在寶寶睡著時喚醒寶寶」,就一定要拒絕了,因為這可能會危害到孩子。
嬰兒的睡眠非常重要,入睡後促進生長發育的生長激素才會急劇上升。美國睡眠基金會的睡眠量建議,0-3個月的嬰兒一天的睡眠推薦量為14-17小時。【嬰幼兒睡眠全書】裏指出:「孩子如果缺乏睡眠,會出現煩躁、哭鬧、精神亢奮或萎靡等現象,長期缺覺甚至會影響大腦的發育、認知的發展。」
我們最好能在婆婆進房門前,就明確告訴她:「寶寶還在睡,要不我們先別吵醒她吧。如果她沒睡夠就醒來,可能會哭鬧不止,到時我們就麻煩啦!睡眠對一個嬰兒來說太重要了,如果睡不夠,她就難以長高長大了。婆婆也希望寶寶可以安睡,做個長長的美夢吧?」
7. 循序漸進,求同存異。
當然,兩種不同觀念的沖突,絕不可能在一次溝通後,就能順暢解決所有問題。
所以我們最後要做的是,不要指望婆婆馬上接受我們的做法,應該循序漸進,多次溝通,當婆婆有一點點小小的改變時,我們都應該表示感激,要知道,接受另一種觀念,真的很難。
另外,我們也要適當調整自己的心態,接納這份不完美,在大事上堅持原則就好,在小事上不必過於嚴苛。例如拍嗝這件事,我個人認為若是題主平時餵奶完都有拍的話,偶爾一兩次婆婆急著抱走寶寶,沒給她拍,也沒什麽關系的。
那麽,這個答案就醬吧!希望兩輩人的觀念沖突,都能被愛(孩子)和尊重(彼此)所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