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看見「買卡」「拼卡」背後的兒童社交之困

2024-11-23親子
現在孩子們都愛玩什麽?媒體調查發現,印有卡通人物、玩法類似於抽盲盒的「小馬寶莉卡」,成為中小學生的遊戲潮流。
網上有句調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從60、70後喜歡收集火柴盒上的火花,到80、90後愛上收集水滸好漢卡、三國群英卡,再到如今,阿特曼卡、小馬寶莉卡等等不斷「掏走」小學生的零花錢……兒童喜歡「集卡」並不是一件新鮮事,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結交朋友的一種方式。
然而也得註意,不同卡性質差別不小。無論是火花還是水滸卡,它們都是作為某件商品的贈品出現的,同時限於時代條件,這些卡在當時並沒有多少炒作的空間。而「小馬卡」「阿特曼卡」本身就是一種商品,為了不斷吸引兒童購買,商家還特意設定了「R」「SR」「SSR」等各種稀有等級。在網路和資本的助力下,人為制造的「稀缺性」被不斷放大,很容易衍生出「賭徒」心理,激化學生的攀比心態。從這個角度來說,「集卡」是孩子天性,但「賣卡」不能任性,對於這類新型商品,有必要予以規範,防止「盲盒」異化為賭博。
以更大視角看,「小馬卡」「煙卡」「智慧型手錶」等少年兒童中的「時尚單品」,一大共同特點便是其承載的社交功能愈發虛擬化,本質上是孩子們在現實中缺乏有意義社交活動之後的無奈選擇。今天的城市多是「陌生人社會」,不少社群缺少兒童活動的設施與空間,除了家校「兩點一線」,孩子們有點閑暇又要去上這課那班、各有各忙,和同齡夥伴一起玩耍的機會不多。而人是「社會性動物」,遊戲社交是孩子的剛需,當線下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社交自然只能走向線上,寄托在各種「社交利器」上。
社交方式本身也許並無好壞之分,關鍵是要把握好度以及各種方式間的平衡,不能讓孩子們只靠「小馬卡」社交。家長們需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參與社群活動、進行戶外運動,讓他們在更廣闊的空間裏放飛自我。學校也需要積極落實好「課間15分鐘」「每天一節體育課」等舉措,不斷鼓勵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場,好好享受陽光和歡樂。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深情回憶童趣之樂。給予孩子的生活必要的「空白」,讓他們多一些自然生長的空間,這無疑是破解青少年社交之困最好的「解藥」。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