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個一樣大的龍鳳胎寶媽來回答一波~
家裏有倆娃,對於父母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心頭肉,把哪個都不想批評,就怕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偏袒另外一個,不愛TA的心理陰影。
這是很考驗二胎父母的一個難題,如果是對粗線條的父母,考慮這個問題的機率很低。明顯題主是個很愛孩子們,很願意站到孩子角度去發現、解決問題的父母。
我也是在帶娃的過程中,慢慢摸索出來的,分享給您,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根據孩子的性格,隨機應變
拿我家的倆來說,雖然是雙胞胎兄妹,但性格天差地別,哥哥文靜靦腆,妹妹活潑鬼機靈。
哥哥就比較心思細膩,他會時時觀察家裏每個人的表情、行為,甚至很多時候都會提出「媽媽,為什麽你們對妹妹這樣,而對我是這樣」的問題。
妹妹就比較心大,好吃的我就多吃點,不好吃的我閉口一口都不講究,瞌睡了給個支撐點三秒秒睡。只要父母在身邊,從來都沒提過「誰愛誰」多一點的問題。
所以,我們經常在哥哥身上下功夫,去開導耐心地解釋給他。
例如:他倆晚上都要和媽媽睡,臥室大床只有1.8公尺,有點兒擠,就買了個帶護欄的拼接床接在大床旁邊,他倆挨著睡靠護欄的那邊,我睡大床沒護欄的這邊,充當「護欄」。
某天晚上,哥哥睡前的靈魂拷問就來了:「媽媽,為什麽妹妹就能挨著你睡,我就不能呢?」
我對哥哥說:「你倆都可以挨著媽媽睡哦,只是媽媽在中間了,你這邊有護欄,那邊妹妹半夜翻身就會滾下床去。媽媽跟你商量商量,在你們睡著前,媽媽睡中間,你們誰都可以挨著媽媽了,等睡著後媽媽就回到床邊,當」護欄「可以嗎?」
哥哥很開心的點頭,抱著睡在中間媽媽的胳膊睡著了。
我看到題主家的哥哥活潑好動,我們有時批評他,不是他犯了多大的錯誤,而是我們大人穿插進去了情緒,覺得:
好好的一個玩具,就這樣被拆了就不能安靜會兒,動來動去的
活潑好動,動手能力強,是孩子的性格所展示出來了,這不是他的錯,往往這樣的男孩子很棒,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要去打斷他,不要去阻止他,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等他將玩具拆卸一地,這是我們要鼓勵他,也可以說是激將他,看他能否把這個玩具再拼接回去,必要時幫他一把,當孩子將散落一地的零件重新拼接起來後,那種成就感會促使他有一定的責任心。
二、不要總是用「你是哥哥/姐姐」這樣的身份去要求孩子
你是哥哥/姐姐,就不能讓著弟弟/妹妹?你是哥哥/姐姐,就應該把這個給他們玩!
。。。。。。
一般有二胎的家庭,老人總喜歡拿這句話來處理大寶和二寶之間的小「糾紛」。
即使我家的兩個一樣大,我婆婆都喜歡拿這句話來斷「官司」。
這樣的話語不僅會讓大寶在心理上得不到關愛,還會養成遇事退縮、糾結的性格。再者,會助長二寶的理所當然,不懂感恩的心理(反正大家覺得你是老大,老大就應該讓著老二,那你就應該讓著我唄)。
三、罰要分明,獎要一起獎勵
1>一起獎勵
這是我從幼稚園老師的教學獎勵上學來的。
都是孩子,如果你給一個有獎勵,另一個沒有,那麽矛盾就被制造了。即使另一個沒有值得獎勵的事,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給TA找一個合適的行為,拿出來表揚。
2>罰要分明
兩寶,誰犯了錯,犯錯的那位就必須要接受批評等的懲罰,切不可二寶犯錯連帶著大寶都稀裏糊塗的受了批評。
犯錯後的罰要分兩種情況:
1、殺雞儆猴式:在批評某一寶時,不要回避另一寶,或者是需另一寶要在場。
如:某一寶犯了安全性(爬窗台、搬凳子拿高出的物品等)的錯誤,那麽就需要讓另一寶在場旁聽,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2、回避式:孩子雖小,都是有自尊,好面的。
這時的批評教育就得讓另一寶回避,沒有其他人在場,他可能會更好的和父母交流。
四、多和孩子溝通,聽聽孩子內心真實想法
看了題主的描述,大寶雖然5歲了,他可能看到這麽可愛的小弟弟,就想和他一起玩,但他仍是個孩子呀,有時候會在行為上把控不住那個度,比如:捏握力道。
再者,如果大寶正在投入的玩某個玩具,二寶好奇,湊過來不明所以的伸手把大寶辛辛苦苦的成果給弄散了,這時大寶肯定會抓狂,有情緒的。
當孩子有不好的情緒時,第一反應就是叫,再者就是上手。
大寶發泄情緒了,二寶哭了。
我們的做法,條件反射性的先去抱哭的二寶,把大寶先晾一邊,甚至有時候會不問青紅皂白地對大寶一頓輸出。
有倆寶的家庭,這樣的矛盾每天都在發生,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沈著冷靜,多去和孩子們溝通,多聽聽孩子們怎麽說,說出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
文末,推薦一本童書,它還有同系列的一本,我家因為是哥哥,所以選了【當哥哥真好】。
連結附上,如需可以帶回家:
以上。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