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愛孩子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一起學著接納這世上「最幸福的雜訊」。
一年又至。新年的第一篇文章,仍想獻給我深愛的孩子們。
教了一輩子書的母親,也深愛所有的孩子,欣賞孩子們身上最本真的生命力。作為班主任,每個課間十分鐘,她一定會去班裏「轟」所有的孩子到操場上活動,帶他們一起做遊戲。即使退休多年,她也依然不遺余力地呼籲保護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孩子們的身體首先得到健康發展。
2019年9月,重病中的母親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有關芬蘭圖書館的文章。文章說,圖書館專門留出了一個空間,允許孩子吵鬧、發出「雜訊」。與文章同時發出的,是母親用畢生對孩子們的愛凝結而成的肺腑之言——
「兒童的雜訊是幸福的雜訊,是未來的聲音。」
我和母親心心相印。同樣是那一年的春天,在香港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山頂的一場親子活動中,當每個人輪流說出自己最喜歡和最想聽到的聲音時,我想也不想就脫口而出:「孩子的聲音!」於是,不需邀請、不用命令,所有的孩子立刻放開喉嚨、仰天歡呼,將他們在風中所能送給我的最熱烈的聲音回應給了我。
和母親一樣,我喜歡孩子們的聲音,因為那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是充滿生命力的至純至陽之音。
我家對面,左邊是一所小學,當中是兒童醫院,右邊則是一所中學。從露台望出去,我最喜歡的,是小學孩子們的歡笑嬉鬧和自由奔跑;最心疼的,是醫院裏進進出出的身影;最渴望的,是中學孩子們也能歡笑嬉鬧和自由奔跑。
校園,該是孩子們的生命力自然綻放和蓬勃生長的天堂,不該是關鎖他們的牢籠。最先覺醒的,常常是孩子本身。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25年來我接待了太多青少年來訪者,太多人都被關在了一座叫作「抑郁」的黑暗城堡裏。「關押」他們的,可能恰恰是愛著他們的父母、老師,也可能是整個社會大系統中每個尚未覺醒的人。
近年來,拒絕上學的中小學生、休學或延畢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要讓孩子們重返校園,得先讓孩子們愛上校園裏的自己;要讓孩子們愛上自己,得先允許他們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和最本真的「雜訊」。
就像愛爾蘭神秘詩人羅伊·凱瑞夫特的【愛】裏所寫的那樣: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為我而做的事/還因為/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我愛你/因為你能喚出/我最真的那部份……
而我心裏最美麗的地方/卻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所有愛孩子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一起來大聲朗讀吧,一起學著接納這世上「最幸福的雜訊」。
能接納孩子們「雜訊」的心,是安靜的心。1月8日,是母親逝世4周年紀念日。我想,看到我和她一樣始終葆有這樣一顆心,她一定會笑得像孩子那樣開心。(林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