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下子看蒙了,專心的陪伴孩子的小學時光?
0-2歲的小嬰兒,需要專人照顧,一會兒吃一會兒睡,只要不爽只會嗷嗷叫。條件允許,主要撫養人最好有一個半個生活幫手,以保證大人能吃得上飯,換個手去趟廁所。
2-3歲的幼兒,也隨時不能脫離視線,好歹能叭叭四處溜達,得帶著遛彎,但也沒多輕松,白天要睡小覺,吃飯最好與大人分著做,並且少食多餐,屎尿穿衣刷牙等都不能自理。 喜歡四處探索,但對危險完全沒有任何判斷能力 。說話清楚的好一些,說得不清楚的只有家裏人聽得明白。
3-6歲的幼兒,說是上幼稚園了,放學早、假期多,一生病最好一兩周不上學完成主動隔離與免疫力恢復。這個階段能和小朋友玩了,但不在學校時家裏得隨時有個人跟著,安全上也是沒輕沒重,沒有綜合的判斷能力,好在交流通暢,行動敏捷,瞅著或陪玩就行了,日常照顧上省心省力很多。
6歲以後,早晚確實接送是個事——早早送去,下午三點多就得接回來;離得近的,中午還要回來吃飯午休。去了新環境,預想得到孩子需要時間適應,從無拘無束到成為一名要寫作業的小學生,這個跨度確實不小。
如果說放學後的專心陪伴,我覺得能夠理解到一些特別的家長關註,但他自己在學校累一天了,回來玩一下,放松一下,做一下作業, 家長不再需要把他時時抱在懷裏 。你要抱,到三四年級後估計他也不肯了。
最初適應學校的作業啥的,肯定是要的。但他上學的時間,家長就在家當熱鍋上的螞蟻嗎?
我覺得通常的工作為此專門辭職似乎是沒必要的。但最初的一兩個學期時間,調整工作節奏,晚上和周末撥時間給孩子,是必要的。假如與工作沖突,就想辦法用親友或家政來過渡一下,畢竟幼稚園階段不是也難嘛,都過來了,小學前三年家長再加把力,可能也就過了。
孩子大一點後,很好說話的,小皮我自己帶大的,上幼稚園前就沒離過身。昨天我說要去和朋友聚會,中午他自己和外婆在家,我把吃的備好。聚會是臨時約的,我本來答應了上午看他打籃球,這樣我就不能看完全場了,我怕他失落,告訴他之前先陪他讀了一會兒繪本,然後宣布我的午飯安排。沒想到,他聽後自己分析說: 媽媽,你就不要去看我打籃球了,你早點走吧。你吃完飯後和阿姨們好好聊天,不用擔心我和外婆。
我到點仍然去看他打籃球,還沒開課,他看到後很開心,跑過來說 :媽媽,你快走呀,不用管我的。
仿佛前一天還是一個哭唧唧要媽媽抱抱的小嬰孩,突然就這麽長大了。
家庭,很重要,但永遠不是我們自我發展的避風灣。
因為自我成長與自我發展,是自己的事,不以承擔了多少家庭責任為轉移。
怎麽權衡利弊,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就是題主給出更詳盡的資訊,他人仍不能代替你做出決定。
就我個人而言,孩子兩三歲後,我在精力上做了再次調整與分撥,每天是有一些時間由個人支配的。
關於家庭這件事,沒有人給出一個標準答案的,中斷自己的職業,也需要很全面理性的考量——參與社會勞動,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工作權利,主動放棄就要心態能放平,不要時間久了在掙紮中產生後悔或不甘。
另外,不管做了哪種選擇,都不要把帳算在孩子頭上。
祝好。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