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變幻莫測,往往是早上看還好好的,不一會便到處一塊一塊紅,或是嬰兒一覺醒來,突然手腳又粗又幹開始脫皮,讓父母又驚又慌。
其實,這些大多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只要掌握一些正確的知識,給予恰當的照顧,嬰兒就會平安無事。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尚未形成,真皮較薄,纖維組織少,但毛細血管網發育良好。往往一些輕微刺激如衣物、藥物便會使皮膚充血,表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多見於頭部、面部、軀千及四肢,通常嬰兒沒有其他不適感。
【護理方法】
(1)紅斑屬正常生理變化,無需治療一般在1~2天內自行消退。
(2)不要給嬰兒隨便塗抹約物或其他東西,因嬰兒皮膚血管豐富,吸收和透過力強,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引起接觸性皮炎。
皮膚色素斑
俗稱胎記或蒙古斑。許多人對此不太清楚,常誤認為是生產時受傷所致,或是被別人弄傷。
實際這是由皮膚深層色素細胞堆積形成的色系斑,常表現為在嬰兒的臀部和腰部之間,或者在骶尾部和背部有青色或藍灰色、藍綠色斑,或許只有一大片,也可能有好幾塊,形狀不定且不規則,東方人大部份嬰兒都有這種色素斑。
【護理】
(1)通常無需進行治療,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變淡,7歲以後慢慢消失。
(2)如果色素斑顏色變為咖啡色,特別是數量多且範圍大,就應定期帶嬰兒去醫院就診,以防患有神經皮膚症候群中的一種病——腦結節性硬化。
生理性脫皮
剛出生的嬰兒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表皮和真皮之間連線得也不緊密,往往表現出腳踝,腳底及手腕部皮膚幹而粗糙,發生脫皮現象、通常在第8天最嚴重,隨後逐漸減輕。
【護理方法】
(1)給嬰兒做清洗時水溫不要太高。
(2)不要過度使用嬰兒皂或其他清潔品。
(3)不要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讓其自然脫落,以防引起皮膚損傷而形成感染,甚至敗血癥。
(4)如果想滋潤皮膚表層,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安全、溫和的保濕品。
皮膚出血點
嬰兒猛烈大哭,或者因分娩的缺氧窒息,以及胎頭娩出時受到摩擦,均可造成皮膚下出血,這是因為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及外力壓迫毛細血管破裂所致。
【護理方法】
(1)出血點不需要局部塗藥,幾天後便會消退下去。
(2)若出血點持續不退或繼續增多,或者有其他出血傾向,可請醫生進一步檢查血小板,以排除血液病及感染性疾病。
皮膚變黃
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的2~3天,表現為皮膚呈淡黃色,眼白也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尿布,嬰兒的一般情況很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亮。
這種現象是生理性的,7~9天後開始自行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疽山現較晚,常在生後3~5天出現,6~8天達到高峰,以後開始消退,2~3周左右退凈。
【護理方法】
(1)足月嬰兒不需特殊治療,多給喝些葡萄糖水即可。
(2)如果出牛3天後出現,但10天後尚不消退,或是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黃疸,以及在生理性黃疽期間,黃疸明顯加重,如皮膚金黃色遍及全身(手足心也深黃),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3)對早產兒應密切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做光疔和藥療。
粟粒疹
有些父母發現自己剛出生的寶寶鼻尖、鼻翼或面部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點,大小約1公釐,這是受母體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嬰兒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有的嬰兒甚至在乳暈周圍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可見到這種皮疹。
【護理方法】
通常在嬰兒4~6月時會自行吸收,切莫用手去擠,這樣會引起局部感染。
皮膚血管瘤
有些嬰兒一出生,嬌嫩的皮膚就可看到紅色斑塊,嬰兒哭鬧時紅色更明顯,這種紅色斑塊即是血管瘤。
血管瘤中預後較好的橙色斑和紅色痣。橙色斑多數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自行消退;紅色痣雖然消退得較慢,但對嬰兒身體無多大影響。這些斑多發於嬰兒的面部、頸位和枕部。
【護理方法】
(1)嬰兒不僅臉上長紅斑痣,而且伴有抽搐或智力遲緩,需去醫院診查是否患腦血管瘤。
(2)避免讓斑瘤表面受到摩擦等刺激,以免擦傷並行細菌感染。(3)如果血管瘤在短期突然長得很快,應去醫院看醫生。
胎脂
有的嬰兒出生時會在皮膚上帶著一層薄薄的乳白色油狀物即胎脂,不同的部位覆蓋的胎脂多少不等,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脫落的表皮形成的。
胎兒在母體內時,胎脂可保護胎兒的皮膚不受羊水的浸潤;胎兒出生後,胎脂不僅對皮膚有保護作用,若環境溫度低,它還可減少嬰兒身體的熱量向四周發散而保持體溫恒定。
【護理方法】
通常在出生後1~2天內會自行吸收,不必擦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