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老一輩那時帶孩子那麽輕松,對比現在帶娃就像伺候祖宗一樣?

2019-11-06親子

需求決定帶娃的方式

現在有多少家庭吃不飽穿不暖?幾乎沒有吧,就連一直哭窮的家庭,也只是買不起房,但吃穿是不會愁的。特別是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不用發愁吃穿方面的需求,已經向更高的需求邁進。但是在過去呢,老一輩人吃穿都是個問題。他們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吃喝發愁。這個時候生存都是問題,誰去在乎孩子哭得聲音大不大,誰在乎孩子尿了會不會捂屁股?

老一輩人的目標是活著,現在人的目標是好好活著。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求理論,他把需求分為五個部份,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作需求。越低階的需求越是跟動物相似,高級需求必須以低階需求為基礎。老一輩人的需求還在為生理需求,自然顧不得教育,所以才在現在的人看起來帶娃如此簡單。畢竟,看似輕松育兒的背後,是沈重的生活。

孩子不是老一輩帶出來的,而是僥幸剩下的

以前醫療水平低,孩子有個頭疼發熱,都靠自己挺過來。挺過來的也就過來了,沒有挺過來的,就沒了。一家人忙著生計,誰也不會,也沒時間為一個孩子傷春悲秋。當然,這也只是廣大貧苦地區的寫照。一般城裏人,都不會主動放棄孩子。不是他們更偉大,而是他們有得選擇。

以前的孩子,老一輩能保證他們活著,就是莫大的幸福。這個也是當時的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存在。現在的孩子,根本不會考慮吃飽穿暖,而是吃什麽最有營養。不用生計考慮的時候,自然能關註孩子的教育。因此,從各個方面的對比,才會讓人覺得現在的孩子像是祖宗。

對童年缺失的補償決定對孩子更好

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生活條件一般,泡麵就是不可多得的稀有零食。父母為了生計在工作,童年記憶就是自己坐在一個小床裏玩。沒有玩具,就是水和泥加上樹葉子。哭得撕心裂肺,都沒人管。所以在有自己的孩子後,最見不得孩子哭。哄的不是孩子,而是當年哭泣的自己。

包括一些隔代親,老人也是在孫子女身上彌補對子女的陪伴。把當年對子女的愧疚,加倍還在孩子身上。

綜上,老一輩帶孩子並不輕松,只是他們有比教育更緊迫的事情,那就是填飽肚子。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年輕父母更有時間和精力去精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