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們沒有學會基本的素養:Don't judge.
你我看到的,是你我看到的。你我感受的,是你我感受的。
你我不是他,也不是她,你我不知道他和她的生活。
你我不是那個孩子,也不是那個父母,不是那個妻子,也不是那個丈夫。
你我 認為他人做出了不符合自我價值觀的選擇 ,不理解,不贊成,發表了善意的中肯意見。
但無論如何,你我不是他和她,不是腹中的那個孩子,也不是出生後嗷嗷待哺的孩子,不是養育人,也不是被撫養人。
你我忘記我們的童年 ,不知道我們自己出生時頭不能擡、眼不能睜,不知道一個嬰幼兒需要成年人全天候的看護和哺育。不知道這是一項需要不休不眠,24小時不錯神的工作。不知道社會上沒有機構能夠放心托付(也不知道如何提供更好的 多樣化 最佳化保障),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夠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不知道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不知道沒有人能阻止和替代一個嬰孩的本能需求,沒有人有權利去阻止和替代一個父親或母親的天職。
我們不僅遺忘了自己的童年,也忘記了生命的來處,我們甚至忘記了自己是一種智慧生物,忘記我們謀求的一切福祉,是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擔當,有人性的人。我們甚至要否認和違背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天然內容。
資本將你我異化,我們用物質和金錢來衡量一切 ,忘記問生命本真的意義,忘記了許多許多。
我們放棄去討論真正的矛盾所在 ,即隨著現代化的行程和發展變化,我們是否有條件接近或實作: 一個育齡的母親/父親可以安然享受更長的產假、養育假, 可以放心地成為一個母親/父親,可以在社會的認可與支持下(階段性地)撫養大一個或多個嬰孩——是的,讓她和他擁有選擇。一個女性可以選擇成為母親或不成為母親,可以選擇什麽時候成為母親,可以選擇與誰結合,可以選擇生育幾個孩子,這不是什麽人神共憤的事,她在體驗和完成一件生而為人,神秘又富意義的事:孕育一個生命……這並未全面否決她之前和之後的所有積累、努力、以及其他的可能性,她所受的教育,所感受的,體驗的,付出的,給予的,從未有過真正的改變。
一個父親或母親,在父親或母親身份之外,同時擁有著其他價值和潛力。他和她有自發的生命渴望,發揮除父母身份外的其他價值(這是我們的教育所真正要著力處: 培養人,相信人,成就人 ),那麽我們需要的是:
人的自然成長規律,讓 職業/自我的發展,與生育的年齡段重合 ,是重合,不是排異。不是非此即彼,無關是非對錯。有一些事發生了,一個女孩或男孩長大了,他們相愛了,結合了,有了孩子,組建了家庭。他們的孩子需要有人照看和撫養一段時間,忙碌的世間沒有人願意停下腳步, 忙碌著的很多人,沒有耐心等待需要乳汁哺育的嬰兒。
這是一件天然的事,是一件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自然而然發生的事。
給予一個人選擇,女性是人,男性也是人,讓他們選擇,而不是逼他們做父親或母親,或逼他們不要做父親或母親,或是逼他們不要做主動撫養自己孩子的父親或母親。
我們允許她和他去做出選擇,認識到 獨立不必然意味著閹割,不必然需要否認自己的天然性別,不必然需要拒絕成為一個女性或男性。
讓一名母親,敢於做一名母親。
這或是時代的悲哀,是被我們遺忘的童年,是我們不再能看到自己來時的路—— 我們追求'獨立',仿佛自己乃石猴出世,拔根毛發就能復制出能武善戰的猴子猴孫。
幸而這世間,還有嬰孩,喚起我們的童真和記憶,讓世界擁有生生不息的復原力。
他們眼神清亮,成長迅速,接納當下。不以價值觀來衡量世界,評議和指責他人。
奔跑,探索,繼承,開放。建設更好的未來。
更寬容多元的未來。
能夠延續的未來。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