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如何用通俗的語言向孩子解釋「什麽是月海」?

2019-04-29親子

月海是月亮上的平原。

為什麽要把平原叫作」海「呢?我們得從歷史上月海的發現過程開始講起。

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科學探究故事。雖然這個故事聽起來有一點復雜,但是我想講完之後,你一定會喜歡並且受到啟發的。

伽利略是最早一批使用天文望遠鏡對月亮進行觀察的人,在觀察月亮時,伽利略註意到月球表面有明暗不同的區域。他饒有興致的想:這種差異從何而來,明暗區域又分別是什麽呢?

如果離的更近,或者是有更好的望遠鏡,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但當時人類可沒有探測器,沒有「嫦娥」,更別提登月了,所以伽利略無法改進他的觀測條件。

這無疑是一個壞訊息,但是我還要帶來一個好訊息, 那就是對於各位小朋友來說,我們和他擁有的觀察條件基本上一樣的。 今天的入門級別的天文望遠鏡和望遠鏡剛剛發明的時候相比,在基本的結構上相差無幾,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我們平時看到的,其實和伽利略看到的幾乎一樣。

當我們和伽利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時,其實可以更加容易看到他在這個問題上的展現的思考方法,學習到科學巨人的過人之處。

讓我們繼續講故事。

伽利略沒法去月球,但是他提出了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我們在宇宙中看地球,地球上會哪一部份亮一點,哪一部份暗一點呢?

這個問題咋看起來提的有些奇怪。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伽利略認為 我們看著月球,月球上發生的一切,和在宇宙空間看地球時,地球上發生的一切,其實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伽利略的解決思路是:如果月球上有些地方看起來存在明暗的差異,那麽這種差異在地球上也一定存在。
如果好好考察了地球上的明暗差異,或許就會找到揭開「月球上為什麽存在明暗差異?」這個問題的鑰匙。

地球上最明顯的地貌差異是陸地和海洋的差異,那麽站在宇宙空間看地球,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會有什麽區別呢?

這個問題嘛。。。好像難度沒有變化啊!

呵呵。當時連飛機都沒有,又怎麽去宇宙空間觀察地球呢!退一步說,即便找到了這種區別,和月球上明暗差異又有什麽關系?

先別著急,伽利略的思考並沒有結束,他繼續進行著分析: 他認為在宇宙中觀察地球,和我們在地球上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也沒有區別。 在宇宙空間看地球,雖然是難以實作的事情,但是其中的奧秘,也許就潛藏在生活之中,如果生活中存在類似的差異,我們或授權以追根溯源,直到找到解開月球之謎的這把鑰匙。

所以,重點是要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好了,我們在這裏暫停一下,看看截止到目前為止,伽利略所做的幾件事情:

1.註意到了月球上的明暗差異,他想解釋這種差異的成因。
2.轉換問題:他認為這個問題,其實可以透過對地球的觀察來加以解決。
3.再次轉換問題:他覺得尋找生活中的差異,可以找到解決上述問題的鑰匙。

可見,伽利略沒有急著進行的觀察,他所做的是把他的關註點一直放在了追尋差異上: 他似乎很關註和重視差異,而且他對隱藏在差異背後的東西,有一種很特別的信心,從而開始進行有目的的觀察。

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呢?下面就是他思考和推理的核心部份了。

伽利略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了,具體的說,他開始註意觀察生活中那些看起來有差異的東西。

伽利略註意到的是掛在墻上的鏡子,進而對鏡子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ps.至於為什麽會想到鏡子,也許是因為中世紀的人們基於自己的信仰,堅信月亮上遍布著水晶,因此月亮光潔如鏡,這一點啟發了伽利略去觀察鏡子。)

我們一般認為,鏡子是比墻面亮的, 但是伽利略告訴我們,其實你在屋子裏走動,在走動的同時觀察鏡子,鏡子大多數時候是比墻面暗的。

為什麽會這樣?

伽利略解釋說,走上前觀察其實可以發現, 墻面坑坑窪窪,鏡子表面很光滑。 當光照過來時,鏡面只能單一的朝某個方向反射光線,而墻面反射的光線則是朝向各個方向。(這就是以後在中學裏會學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所以只有面向鏡子反光的方向,鏡子才會比墻面看著亮一些,大多數的情況下,鏡子沒有墻面亮。 。

如果你沒有觀察過屋子裏的鏡子,那麽試著去尋找找一個平靜的湖面,觀察月光照在湖面上的反光,然後再攪動一下水面,是不是隨著這個鏡面變得不再平滑,它反射月光的區域變多了呢? 不同情況下光在湖面上反射的差異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7338284317433856

「這不就是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差別麽。」伽利略的思維突然被點亮,啊哈!一切都說的通了。

因為水面與陸地相比,明顯水面更「光滑」。所以站在宇宙空間觀察地球,在大多數情況下,陸地看上去會亮一些,海洋看上去則暗一些。

導致這樣的差異的原因,和我們在墻面和鏡子的問題上所觀察到的原因是一樣的。
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和我們大多數情況下看墻面和鏡子, 其結果並沒有什麽區別。

好,在宇宙空間看地球的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了。那麽最開始的問題——月球上明暗區域分別代表什麽呢?

伽利略給出了他的結論: 月亮看起來有明有暗,其實是因為月球上存在著陸地和海洋,因為同樣的原因,陸地更亮而海洋更暗。 因此,他把看上去更暗的部份,稱為「月海」,看上去更亮的部份,則認為是月亮上的陸地。

當然,後來科學家發現月海不是海,而是月球上低窪的平原,而所謂月球上的陸地,則是月球上比較高的高地。兩者有差異,但月海裏沒有水。
不過,由於是伽利略最先發現了並解答了這個問題,「月海」的名稱被保留了下來。

直到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月球早已知道了更多更加準確的結果,也不再對月球上的明暗區域的答案產生疑問,人類也把自己的腳步踏上了月球。但是每當遙望月亮的時候,熱愛科學的人們仍然回想起伽利略的故事,和他在這個觀察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故事講完了。

回顧他的探索過程,之前我們提到過:伽利略和現代人在觀測條件上,基本差不太多;但是他卻在觀察和思考兩個維度上,做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深度,展現出了自己的過人之處。那麽他是怎麽想到這一切的,他的做法對今天的我們有哪些啟發呢?

我想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發就是: 要學會關註差異,並且在差異的指引下進行有目的的觀察。

正是因為重視差異,他才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摸索出了觀察的方向。

要學會對差異背後的本質存在一種信心 ,正是對差異背後的本質存在一種信心,他才能夠突破限制,超越當時有限的觀測條件,及時的轉化問題,從生活中找到破解宇宙問題的線索和鑰匙。

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的原因是什麽,但是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探究的樂趣也就在於此。

如果你想像科學家一樣去觀察。那麽試著主動去尋求差異吧!而且希望你對差異背後存在的本質充滿信心。

本文的創作過程中,參考了【從古希臘到愛因史坦:物理學史父子談】(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書的內容。也像大家推薦這本對話體的物理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