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駱小溪
前段時間發了 【甄嬛傳】熱播11年,原來它竟是現實版「育兒經」 ,不少網友留言想看【知否 】的育兒經。
這不,來啦!
談到宅鬥劇,【知否】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大家庭裏最不起眼的庶女,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了堅毅果敢、有格局、有韜略的誥命夫人,看完誰能不大呼一聲「過癮」!
熱播3年再度回首,我才發現這部劇不僅有「爭鬥」,更有讓人深思的教育和格局。
盛墨蘭:「計算」下成長的孩子,結局淒慘
「什麽都要壓姐妹一頭」是墨蘭給人貫穿始終的印象。
明明是庶女,卻比嫡女如蘭還要張揚,對明蘭更是非打即罵。
無論是參加宴會,還是在書塾讀書,她都一定要拔得頭籌。
而在父親盛竑面前,心機頗深的墨蘭總是裝出一副溫良恭順儉的樣子。
她的做派,簡直是母親林小娘的翻版,人前楚楚可憐,人後機關算盡。
林小娘是盛府的妾室,她以解語花的姿態,得到了盛竑的偏愛,甚至還搶了大娘子的管家權。
她表面上總是一副嬌滴滴的樣子,其實心思歹毒、手段陰狠,為了爭寵她設計陷害明蘭的母親衛小娘,導致她一屍兩命。
墨蘭出生後,林小娘把她當作升級版的自己,教導她處處爭先,成為人上人。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
「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
墨蘭的婚戀觀和林小娘如出一轍,就是嫁入豪門。
起初,她想要嫁給小公爺齊衡,後來看著無望,就盯上了梁六郎,壓根不去想這個男人於己是不是良配。
為了嫁進伯爵府,她用盡各種手段,哪怕付出失去娘家人的代價。
可這種算計而來的婚姻,給她帶來的不是救贖,而是苦難。
梁晗知道了她嫁給自己的真相,對她再也沒有曾經的溫柔。
墨蘭最後的結果是婆家不喜,娘家嫌棄,生生斷送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如何避免孩子活成「盛墨蘭」?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指出: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家庭、父母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的未來是好或壞,歸根到底,都和養育者脫不了幹系。
為人父母當懂得:自正其身,做好榜樣,孩子的原生家庭決定了TA 的未來。
顧廷燁:打擊式教育,教出最親的「仇人」
男主角顧廷燁是顧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卻也是京城有名的紈絝子弟。
這種矛盾的存在,跟他的父親顧侯爺不無關系。
顧侯爺是武將出身,膝下三個兒子,只有顧廷燁和他最像,所以他把振興顧家門楣的厚望都寄托在了顧廷燁身上。
但他對兒子的培養也很特別,愛之深責之切。
寒風刺骨的天氣裏,所有人都在睡覺,顧廷燁必須要起床練武,否則就會挨一頓打罵。
叔叔家孩子犯的錯,卻罰他跪祠堂,從來都是從天亮跪到天黑。
因一句戲言導致科舉考試不中,父親對著他又是一頓打罵。
當他解釋大哥陷害他,才導致科舉不中時,父親又會拔劍相對:
「若你沒說這狂悖之言,他就是想要傳到八裏之外,也得有他說嘴的東西。」
父親不愛他嗎?比誰都愛。
顧侯爺深知他將來只能靠自己,便手把手教他一身的武藝。
他日夜盼著兒子科舉中榜,也如同小公爺的父母一樣去看了榜。
可棍棒底下的愛,是埋藏著傷害的,不僅不能帶來理解,還可能滋生恨。
從父親這裏得不到肯定,顧廷燁索性流浪江湖,打架鬥狠,養外室,聲名一片狼藉。
父子兩人的關系漸行漸遠,直到顧侯爺去世,兩人的心結也沒能解開。
顧侯爺父子倆,就是很多父子的縮影——打擊式教育。
可挖苦、打擊從來都不會讓一個孩子真的知恥後勇,反倒讓他更瞧不起自己。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59.7%的孩子認為打擊式教育會讓自己缺乏自信,46.5%的孩子認為會導致自暴自棄。
很多父母認為,比起誇贊,適當的打擊更有利於孩子的進步。
可很多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打擊式教育並不能杜絕問題,反而可能衍生更多問題。
激勵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給孩子愛、尊重和理解。
齊衡: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的「災難」
愛慕明蘭的小公爺齊衡,是清風明月一樣的人,幹凈、正直、學識高,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若說缺點,就是性子軟,正如主考官對他的評價:「文章花團錦簇,卻失了鋼骨。」
一個性子軟的孩子背後,往往有個控制欲強的父母。
齊衡的母親平寧郡主身份顯赫,自小在宮裏長大,心高氣傲,對齊衡的管教更是非常嚴格。
她一心想著為兒子鋪就一條完美的路,希望他能依照自己的籌謀,娶豪門貴女,為他的仕途增添助力。
可父母以愛之名,控制著孩子的選擇和發展,實則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這樣的愛是有極大副作用的。
倫敦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中發現:
家長監護欲過強,孩子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較低。
在母親的包辦控制下,齊衡一步步妥協,逐漸少了主見和反抗。
當一份愛情擺在面前,齊衡並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去爭取。
正因如此,本來條件很好的小公爺,成為了盛家老太太口中的「齊大非偶」,最終只能進行政治聯姻。
【情感勒索】一書裏說:
「一段糟糕的關系,就是情感勒索者,侵害了對方的自我完整性。」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看見孩子內心的需求,尊重他們的真實感受。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獲得尊嚴,收獲成就感和幸福。
盛明蘭:最好的教育,是親密留有空隙
和盛家其他姐妹相比,明蘭是活得最自我的一個。
作為盛家最不受重視的庶女,明蘭能成長成一個有格局有韜略的女子,和盛老太太的悉心教育分不開。
明蘭的生母,是盛竑最不受寵的妾室衛小娘,被林小娘使了手段,難產而死。
深宅大院,是祖母的用心養育,讓明蘭躲過無數明槍暗箭,所以祖母在這裏代表了一種母親形象。
她不僅教會明蘭韜光養晦,還教會她明是非、懂變通、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盛家三姐妹上學時,明蘭常常因姐姐們吵架而牽連挨罰。
盛老太太便讓使女傳話:「不過是個陪綁的,跪得那麽規矩做什麽,去告訴她,別學那些不懂變通的酸儒子。」
在宥陽老家,明蘭的堂姐淑蘭被婆家上門欺負,盛老太太刻意讓明蘭在一旁觀看,只為讓她學會面對「世間的豹狼」。
明蘭雖戀情受阻,盛老太太雖為其感到可惜嘆惋,卻又十分淡然,她告訴明蘭:
「人生道路,何其漫漫,以後的事,還多著呢,躲是躲不掉的。」
分得清是非,懂得了變通,幾句話讓明蘭釋然,也讓她明白: 做什麽事要有主見。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就是顆耀眼的星星,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便是引導者。
心理學家李雪曾經說:
「若父母對孩子的靈魂心懷敬畏,只是給予關註、陪伴,而不打擾,孩子自然會成為大眾眼中的奇跡。」
盛老太太在教育明蘭的過程中,從不強行灌輸理念,也不擺長輩的高姿態,而是鼓勵明蘭發表看法,引導她看清生活的真相。
明蘭才能在這種教育中,體驗到自主感和自我效能感,逐漸成為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人。
想要養出明蘭這樣的孩子其實並不難: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既要給予充足的愛,也要充當「教練員」的角色,教會他大格局的智慧處事。
隨著孩子長大,我們的角色應過渡成「領路人」,放手孩子選擇,激勵孩子前進。
親密有空隙,才能構建一段健康的親子關系。
胡適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養育你,並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我絕不會以‘愛’知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是啊,每個孩子的到來源於對生命的渴望,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靈魂和認知,某種意義上,他們是自由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內在需求,幫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生命方式」。
父母之愛子,從來都是為之計深遠。
這些道理放在今天也同樣適用。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父母,培養出有獨立人格的孩子!
—— End ——
作者:駱小溪,左手育兒,右手寫作,一個筆桿子寫盡生活酸甜苦辣鹹。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