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手頭正好有一本 浪花朵朵童書帶來的【等媽媽】 ,就比較實用。孩子們看後,懂得暫時的分離是一堂親子共同練習的人生必修課,以可預期的重逢來療愈與父母家人的分離之苦。既而理解短暫的分離,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撒潑哭鬧,更明事理。
孩子上幼稚園後,剛開始上學都會哭鬧,分離的痛苦溢於言表。會吵著讓父母陪著上學校,或者不想上學校,只想呆在家中,和父母家人玩……
還有些經常要出差的父母,每每望著孩子期盼的眼神及眼裏噙著的淚水,心都開始碎了,不忍離去……
還有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年回不了幾次家,孩子屬留守兒童的,更是對把孩子放在老家心生愧疚,很希望孩子能理解明了這無可奈何地分離……
那麽,這本 浪花朵朵童書帶來的【等媽媽】 ,就是一本緩解兒童分離焦慮的兒童心理健康繪本圖書,會及時給孩子們補上一門親子短暫分離的人生課。
【等媽媽】 是一個大開本的兒童繪本書,透過精美的彩色圖畫,就能窺見所要描繪的意境,再加上簡單簡短的大字解說,起到相輔相稱的作用。適合認字不多的6歲以下的幼兒閱讀。
講述的是,懵懵懂懂的小主人公,被拎著大包小包的媽媽領著,坐公交車來到了外公家。趁著小主人公對外公家新鮮探索的空隙,媽媽說她很快會回來接她,就出門了。
哈哈, 是不是很像我們小時候的父母 ,趁著不備,就把我們放在了外公外婆或奶奶家,是為了避免不懂得處理分離痛苦的我們的哭鬧,還有賴皮撒潑的無休止拉扯。
那時的我們沒有繪本可看,也沒有現在這麽懂教育方法的父母。
方法是粗單、粗暴而有效,但可能會給孩子留下童年的心靈陰影與創傷。
一如小主人公從外公家新鮮有趣的環境中,反應過來,可已經是天黑了。見不到媽媽,不想吃飯,外公安慰也不起作用,開始哇哇大哭,吵鬧著要媽媽。
開始慢慢適應沒有媽媽陪伴的漫長日子:和外公一起去釣魚、做飯、吃飯、種番薯……日子慢悠悠地過著,村裏人的閑言碎語,又讓小主人想起媽媽來。
還曾一度認為:媽媽不要自己了。外公好生安慰,還打了媽媽的電話,告知星期六就能見到媽媽了。這時,院子裏種的番薯已經長了很多葉子。
星期六一早,就開始了在院子裏等媽媽。並和外公一起去車站接媽媽。
一聲親切的呼喚,一個深情的擁抱,所有分離的痛苦都拋到九宵雲外。
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這就是 浪花朵朵童書【等媽媽】 ,詮釋給孩子們的人生至理,也會 讓孩子的心智在等待中成長……
@知乎親子 @知乎圖書 @浪花朵朵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