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武則天跟李世民十幾年不生孩子,為什麽和李治生了6個?

2019-12-22親子

很簡單,李世民不願意跟武則天生孩子。

武則天嫁給李世民時,剛滿十四歲,到了十三年後,也就是在她二十七歲時,她又正式嫁給了唐高宗李治。

而在侍奉李世民的十幾年時間裏,武則天未曾生下一兒半女,但正式嫁給李治後不足一年,她便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李弘。

並且根據史料記載,在武則天正式入宮之前,就已經懷有身孕。

那麽,為何嫁給李世民十幾年,武則天從頭至尾都沒有懷孕,而跟李治在一起後,馬上就懷孕了呢?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武則天,而是在於李世民。

之所以這麽說,我們逐一來分析。

首先,夫妻兩口子生不出孩子,原因無非是兩種,第一,是不願意生,換而言之,是沒有生孩子的意願。

而我們來看武則天,基本上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為啥呢?先說武則天,武則天出身於官宦之家不假,她的父親乃是大唐的開國功臣武士彟,看似門第顯赫,實際並非如此。

早在武則天入宮的兩年前,武士彟便因病去世,而隨著武士彟的去世,原本是千金小姐的武則天,生活發生的巨大改變。

史料記載,當時武則天的幾個堂兄,沒少對她欺辱,甚至還對武則天的生母楊氏失禮,在這種情況下,楊氏只能帶著十幾歲的武則天,自荊州返回長安的娘家居住。

而這就說明,當時武則天的境況著實不怎麽樣。

因此,當她被李世民看中,並被選入宮時,面對因為舍不得從而淚流不止她的母親楊氏,說了這麽一句話。

「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舊唐書】

這意思就是說,她要嫁給天子,肯定是一種福氣,也會讓自己的人生改變,因此沒有必要做哭哭啼啼的小兒女狀。

透過這句話就能看出,武則天對於成為李世民的妃子這件事,心裏是沒有什麽抵觸情緒的。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她肯定會想到接下來如何才能獲得李世民的長久寵幸,同時也會想到如何才能奠定自己在後宮中的地位。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和古代歷史上大多數妃子一樣,憧憬著進宮後會被皇帝寵愛,從而地位顯赫,並改變自己的人生。

而作為一個妃子,如何才能讓皇帝更為長久地看重自己呢?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皇帝生兒子。

只有為皇帝生兒子,才有更多的資本讓一個妃子在後宮中的地位變得相對穩固。

所以,至少武則天在嫁給李世民後,她是有生孩子的主動意願的,而並非是她不願意跟李世民生孩子。

既然武則天有主動生孩子的意願,但她和李世民卻沒有生孩子,那麽是不是武則天身體上有什麽原因導致她不能生呢?

這一點,同樣也基本可以排除。

武則天嫁給李世民的時候剛滿十四歲,這個年齡段,也許會因為年紀過小而造成懷孕不太容易,但是別忘了,她可是前後侍奉了李世民十幾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就算在剛開始武則天因為年齡因素不容易懷孕,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方面發育逐漸成熟,懷孕的機會還是蠻大的。

並且,在她二十七歲上下時,也就是她被送往感業寺期間,就懷上了李治的孩子,另外,她一生為李治生下了四子二女合計六個子女。

這就充分說明,武則天的身體絕對沒有問題,甚至相對於李世民的發妻長孫皇後而言(36歲病逝),武則天的身體素質稱得上是相當不錯(生六個孩子還能活到82歲)。

所以,透過上述分析,證明了武則天既有主動的生育意願,同時也有生孩子的身體素質基礎,那麽她和李世民沒孩子,問題就不在她身上。

既然武則天沒問題,那問題就自然出在李世民身上了。

李世民有什麽問題呢?有一種說法,是說李世民由於年輕時打仗太猛,因此留下了不少暗傷,而到了他娶武則天之時(當時李世民38歲),他的身體已經不行了。

換而言之,就是李世民不能生。

並且,這種說法最大的「證據」,是李世民其他子女出生的時間,李世民最小的女兒是新城公主,史料記載新城公主出生的時間為公元634年,也就是李世民34歲的時候。

而李世民最小的兒子是曹王李明,李明的生母楊氏,原是李元吉的妃子,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將楊氏納為己有,隨後楊氏為李世民生下了兒子李明。

不過,史料中並未記載李明的出生時間,但根據李明的哥哥,也就是李世民的第十三子李福的出生年月來看(李福出生於公元636年),李明最早的出生時間,不過早於公元636年。

但從公元636年,一直到李世民去世(公元649年),整整十三年的時間,李世民的所有妃子,未曾再給李世民生下一兒半女。

而武則天嫁給李世民的時間,則是在(公元637年)。

因此,正是從這個「證據」來看,就有了一種說「李世民」身體不行導致不能生,因此武則天才沒有給他生孩子的說法。

那麽,這個原因真的是李世民和武則天沒孩子的原因嗎?在我看來,未必。

首先,李世民年輕時打仗確實很猛不假,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因此落下了暗疾,導致他喪失了生育能力。

最直接的證明,就是李世民的發妻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是在十三歲的時候嫁給了李世民,夫妻二人感情極好,因此,從長孫皇後嫁給李世民開始,到她36歲去世前的23年時間裏,她一生共為李世民生下了三子四女合計七個孩子,平均三年多點生一個。

這就側面說明,李世民絕對是有生育能力的。

並且,長孫皇後生的最後一個孩子是新城公主,新城公主出生於公元634年,而長孫皇後去世於公元636年,也就是說,在長孫皇後去世的前兩年,李世民的生育能力依舊沒問題。

還有,前文也提到曹王李明,他的十三哥李福,出生年月是在公元636年,而李明基本上也是在這前後生的,這就說明,到了李世民36歲的時候,他的生育能力同樣也沒有問題。

既然在公元636年,36歲的李世民沒有問題,怎麽可能在娶了武則天的38歲之後,就突然不會生了呢?這完全沒道理啊。

所以,這其中的關鍵,不是李世民不會生,他的身體在當時是沒有問題的,根本的原因,是他不願意生。

而這個不願意生,則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指李世民已經逐漸不想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男女之事上面。

造成這種現象的核心原因,不是李世民年紀大了的緣故,主要還是長孫皇後的去世,給李世民造成的打擊。

長孫皇後和李世民這兩口子之間的感情,可以說放在古代的皇帝之中,那絕對能稱得上是「模範夫妻」。

二人從少年時結為連理,一路經歷了不少大風大浪,甚至共同直面生死,再加上長孫皇後是一個難得的深明事理的「賢內助」,更讓李世民對她的感情日久彌堅。

別的不說,前文提到的長孫皇後二十三年為李世民生了七個兒女,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種情況下,三十六歲就去世的長孫皇後,絕對讓李世民因此心情極為悲痛,並且他因此而產生的難過,都明明白白記載在史書裏。

太宗葬文德皇後於昭陵,上念後不已,乃於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資治通鑒】

另:

但頃年以來,禍釁既極, 又缺嘉偶 ,荼毒未幾, 悲傷繼及 。凡在生靈, 孰勝哀痛 ,歲序屢遷, 觸目摧感 。自爾以來, 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 。---李世民親筆所寫【答魏徵手詔】

這字裏行間,都流露出李世民對於亡妻的深深思念之情,也說明了李世民對於長孫皇後的感情如此之深。

甚至為了緩解思念,李世民還在禦花園裏搭建了一個台子,以便於站在台子上,能看到埋葬長孫皇後的地方(作層觀,以望昭陵)。

在這種對亡妻深深的思念之下,你說李世民哪裏會有太多的心思放在男女之事上?

並且在長孫皇後去世之後還發生了一件事,也從側面說明了李世民對於男女之事並沒有太多的心思。

長孫皇後去世時,她所生的兒女中,李治剛滿九歲,而新城公主則兩歲有余,出於對妻子的思念,加上有寄托哀思的想法,同時又擔心這兩個孩子外人照顧不周,因此,當時的李世民就把李治和新城公主接到了宮內親自撫養。

而在這兩個孩子身上,李世民花費了大量心思,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奶爸」。

有人可能會說,李世民是皇帝,就算他把李治和新城公主接到宮裏,那也是由宮裏的宮女撫養,所以,李世民怎麽可能會花太多心思呢?

別的不說,就說新城公主,她幼年時就能寫一手好「飛白」,而要想達到這種程度,必然是李世民在她身上傾註了不少心血。

而與此同時,李世民還是個相對勤政的君主,這也就表明,他白天上朝處理政事,結束後還要騰出時間去帶兩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哪裏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後宮中尋歡作樂?

所以,這也解釋了自打長孫皇後去世,李世民的後宮中就很少再為他誕下子嗣的原因,畢竟當時的李世民既懷著對亡妻的深深思念,又需要忙於政事,同時還得充當「奶爸」,故而,實在是沒有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寵幸後宮中的妃子。

而既然李世民無心男女之事,自然作為後宮一員的武則天,就沒有生孩子的機會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武則天在當時並不太招李世民待見,換而言之,李世民不怎麽喜歡她這種型別的。

武則天十四歲進宮,一直到李世民去世,她的封號只不過是一個「才人」而已,而「才人」在當時唐朝後宮中,地位相當低。

並且,自打武則天嫁給李世民,一直到李世民去世,史料上關於她的記載,只有「馴服烈馬」這一段,而這一段還是武則天掌權後進行的回憶,史官這才加上去的。

這就說明,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武則天在後宮中就是一個妥妥的「小透明」,根本不受李世民的喜歡。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在李世民晚年,曾有個妃子叫做徐慧,她的年紀跟武則天差不多,但她卻很受李世民喜歡,雖說徐慧也沒能給李世民生下兒女,但李世民對她相當不錯,從進宮時的「才人」,到不久後升為「婕妤」,最終晉封為「充容」。

這就說明,武則天在當時真的是不怎麽受李世民喜歡,不然的話,也不會十幾年的時間依舊是個低等的才人。

既然李世民不喜歡,自然他就不會關註或者重視武則天,也更不會臨幸於她,所以,武則天自然就不會生孩子了。

因此歸根結底,武則天之所以嫁給李世民12年的時間都沒有懷孕,總結一句話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有生孩子的主動意願,也有健康良好的身體,但奈何李世民在長孫皇後去世後,對男女之事沒啥心思,同時武則天又不招李世民待見,因此,縱然武則天想懷孕和生孩子,但也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