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的話,就能。
比如看過【微觀小世界】【昆蟲總動員】的人,聽到「嘟(dū)嘟(dū)嘟(dǔ)嘟(dù)嘟(dū)~嘟(dú)」,就知道小小瓢蟲又要整活了。
因為咱們人類學習能力超強,看過就學會了。
自然界中有不少族群之間的交流。
比如紅嘴牛椋鳥與犀牛。
實際上黑犀牛與紅嘴牛椋鳥這種關系在自然界被稱為互惠共生。牛掠鳥可以幫助食草動物清理身上煩人的虱子和蜱;而體型龐大的食草動物除了能給它們提供食物之外,也間接給它們提供了保護。 [1]
當犀牛低頭幹飯的時候,紅嘴牛椋鳥幫助犀牛四處觀察,如果發現有危險,鳥會用叫聲提醒犀牛。你說犀牛是否能聽懂這種鳥語?
一定聽得懂。凡是有鳥在身上的犀牛,都會更早發現危險——說明它聽懂了。
犀牛現在遇到的最大的危險,是人類狩獵者。鳥可以提早幫助犀牛發現人類的接近。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在南非的Hluhluwe–iMfolozi公園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觀察實驗。在這期間,研究人員共計86次接近黑犀牛附近。結果分為兩組:當黑犀牛背上沒有牛掠鳥時,只有23%的黑犀牛發現了危險,並且距離已經非常接近,大約在21公尺左右。 [1]另外,當黑犀牛背上有了這些「小衛兵」後,犀牛每一次(100%)都能發現人類的接近,並且是在比較遠的距離(61公尺左右)。在牛掠鳥發出警報聲後,黑犀牛會立即警惕起來(比如從休息位置站起身),然後,它們要麽繼續保持警惕狀態,要麽直接選擇逃跑。 [1]
有溝通交流,才會有合作。
當兩個族群需要合作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地學會對方的語言(外語),用來溝通交流。
越來越多的人學習中文,我們也積極學習外語。
雖然說等你們長大了以後,技術上已經做出很好的即時轉譯工具。但學習外語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的文化。
他們的文化,代表著他們怎麽生活,什麽對他們來說是危險。
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文化會越來越自信:傳播自己,接納他人。
文化上的溝通交流,可能會促成持續的合作共贏。
我是 @二師兄響哥 ,省理科第一名 → 產品經理、程式設計師 → CTO,家有女兒一枚,希望還有老二和老三,長期更新親子領域內容。歡迎關註,一起努力,認真當爹!
@知乎親子
參考
- ^ a b c d 紅嘴牛椋鳥:嘿,大個子,有人來了,快跑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30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