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兒子被烏龜咬了,就在我覺得小孩養到五歲,或授權稍稍小松一口氣的時候。
那天,他獨自一人在客廳躺椅上悠閑聽著故事,身邊擺著一個盆子,裏頭是他從上海回來後就有些「愛不釋手」的烏龜先生。
我在房間裏整理衣服,忽然聽到外面大叫:「哎呀!哎呀!哎呀!」聲音著急又迫切。我快步走出去:「怎麽了?!什麽事?!」只見他雙眼噙淚默默無語,右手捏著左手,左邊食指上一個鮮紅的破口,而烏龜好端端地在盆子裏。
「你,你是被烏龜咬了?!」我不可置信地看著他,他委屈巴巴還不開口。我又說:「你告訴媽媽剛剛發生了什麽事,是烏龜咬的嗎?」他點點頭,同時,我叫來了爺爺一起看傷口(爸爸還在上海)。
好在肉沒有被咬掉啊!我又急又慶幸。
家裏一時間沒找到碘伏,給傷口擦酒精時他終於哭了,講起了剛才驚心動魄的瞬間。他給烏龜翻了面,「我想和它一起聽【西遊記】」,「我的手就放在盆子(邊緣)上,突然它咬了我」,「我就把它拔下來」(後來更正為甩甩甩後烏龜松口了)……
好在是很快松口了啊!我又慶幸了一下。
冷血動物不用打疫苗,處理完傷口,我安慰他:「你真勇敢真堅強啊!還好是個小破口,沒關系,皮膚會再長好的。」大約是聽了誇獎又覺得問題不大,他忽然又喜笑顏開說: 「哇,那我的皮膚真厲害真棒啊!」 原本不長的睫毛因為濕漉漉的,撲閃撲閃。
然後我倆心有余悸地開始聊天——
:「爺爺說還好是烏龜,甲魚可不會放過你。」
:「那還好不是滄龍,不然我就完蛋了。」
:「emmm……對。」
:「我們家的烏龜可真善良啊!」
:「是的,不全怪它,可能你太誘人了哈哈。」
:「畢竟我的手這麽白。」
:「……對……你怎麽沒有第一時間叫媽媽?」
:「太痛了,我一下子忘記叫救命了。」
:「那你為什麽不馬上告訴我被咬了?」
:「我,emmm,有點怕你要批評我……」
哎呀,我的心感覺被容嬤嬤的針紮了,痛得眼淚婆娑。
一想到他對我批評他的害怕,甚至可能超過了被烏龜咬住的害怕,我很不是滋味,尤其回憶起剛才自己走出來問詢時的語氣可能是急躁和不耐煩的成分多於關切,更是後悔歉疚。千言萬語只好先對他說:「媽媽心疼都來不及,不舍得批評你。」
小孩聽到我這樣講,一下子撲過來也哭了,我們講好有任何事都不要怕告訴大人。身經百戰的爺爺大概是看不下去這出淒淒慘慘戚戚了:「走,我們去餵烏龜吧!」
「好!」他擦擦淚,又上露台餵烏龜了。下樓後,他鄭重向我宣布:「以後我的天敵有兩個了,本來只有一個灰塵(過敏),現在多了一個烏龜。」我聽了覺得好笑,又有點心酸。
他探索動物界的欲望之門可能要關上一點點了,而覺得孩子大了不用分秒緊盯的我心裏日益松開的弦,也又重新緊回去一點點了。
明明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兒啊!人生那麽長,他未來需要在我看不到的地方獨自面對的困難不知還有多少呢!……道理我都懂,可無論我怎麽使用意念和理智,都不能消減因為心疼、擔心、後怕而湧上來的眼淚,我可是太沒用了!
我想起日本有個古詞叫「一生懸命」,被後人引申後大約是將畢生心力致於一事一物的意思——忽然就覺得給別人當媽,莫名好像也透著些許同款風味。
你懸在小孩身上的那顆心,基本是自動跟隨程式,目標鎖死,永不失靈,且每過一陣自動更新。如果你逐漸變遲鈍不夠警醒了,連最溫順的寵物都要伸出頭來敲打你:可長點兒心吧!
本來麽,小孩五歲了,轉眼也要上大班,學會了自己洗漱穿戴,熟練使用筷子,出門不再要抱抱,更高更壯也更能說會道了,更明白事理也知道危險和好歹了。
那……我只是去房裏整理片刻衣物不打緊吧?
結果緊箍咒似乎還是不能松的。你不能自滿,覺得好像養得不錯,也不能怠工,覺得放手多些沒關系,總有生活手動發送的資訊不斷提醒: 離取得真經還早呢!
被烏龜咬傷的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雖然它把我的心啄了一口,還把我兒子變成了祥林嫂 ——他這一陣逢人就會伸出食指:外婆,我被烏龜咬了。阿太,我被烏龜咬了。舅舅,我被烏龜咬了。老師,我被烏龜咬了……(然後繪聲繪色講起這個drama故事)
但我還是感動和感激的,謝謝你害怕了而又不會恨,謝謝你善良而天真,謝謝你總說這地球還不錯,讓我覺得帶你來這世界是有意義的。
五年了,今年你選的生日主題蛋糕是星球和太空人,不知道你許了什麽願,媽媽希望菩薩保佑你,健康平安。
最後,我也希望自己能再勇敢一點,因為像歌裏唱的,「他會自己長大遠去」,而做父母的人只能體面隱身,卻「一生懸命」,道阻且長呢。
這篇文章也釋出在了我的微信公眾號:@發條媽媽茶水間上,本茶水間專供:笑岔氣的養崽日常、掏心窩的好物分享、料十足的茶歇八卦。歡迎來聊聊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