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忙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沖孩子吼發火,然後又後悔,我該怎麽控制自己的情緒?

2017-09-02親子

結論先上--既溝通不了,情緒也控制不了。

我首先反對所有本題下語言溝通解決方案的回答。這些答案全部都偏題了。在不了解互動物件的前提下設定解決方案約等於沒有效果甚至負面效果。

很多人會認為和孩子溝通是語言的問題,實際上對於3歲以下兒童,尤其是題主這樣1歲半左右的孩子來說。語言溝通幾乎是無效的,換句話說,怎麽說說什麽怎麽吼結果都是一樣。

1歲半的孩子可能剛剛也才有認知,也就是認識爸爸媽媽杯子盤子這樣水平,也就是3個字左右,一句話一旦超過了3個字可能就超過了孩子的理解範圍,對於孩子來說約等於看到一個人不停的在說火星語。如果表情再扭曲一點的話,就有可能讓孩子情緒也崩壞。

特別是否定句式類似於:不要動 不要玩 別這樣 類似於BULABULA。。。否定句式的理解難度要遠遠高於肯定的動作與指令比如「坐下 拍手 過來」等等。如果孩子沒辦法理解「是和否」這個概念的話。那麽「不要碰開關」在孩子聽起來約等於「.......碰開關」。

我的建議是:

1.你只能將和孩子的對話內容控制在3個字,也就是肯定的指令和動作如「過來」「抱抱」「找爸爸」「坐下」等,如果是要阻止某些動作應該說「停」而不是「不要動」。

2.在下達指令無效或者被無視時,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去輔助(拉住)而不是試圖解釋剛才的內容。如「過來」,孩子不過來,然後家長大喊「快過來呀!」這就錯了,因為這時孩子可能連「過來」這兩個字的指令都未必理解怎麽可能去執行四個字呢。

3.那什麽是輔助呢,可以簡單理解為「拉住」。比如在國外旅遊,外語不太好的情況下如何高效溝通呢「關鍵字+肢體語言」而這個肢體語言就是所謂的輔助。說「過來」,孩子不理會立刻去拉過來然後說「過來」對了。「把玩具放盒子裏」,先自己放一塊做示範後,孩子肯定也是不鳥你。立刻去拉著孩子的手一塊一塊的放進盒子裏,然後說「對了」,很對人會說我一碰孩子就哭那該怎麽辦? 應該繼續拉住直到完成這個指令,無論在進行時孩子怎麽哭鬧都要無視,因為這個時候並未理解這個指令是什麽意思,完成之後才會有「哦!原來是這樣」。結束後表揚或者抱抱孩子的情緒會馬上平穩(一般情況下1分鐘內就平復了)

就好像很多人帶過孩子去打針,孩子都是打針之前就被嚇得哇哇哭,打完針可能很快就平復了,原理也是如此「哦!原來是這樣,不怎麽疼嘛」。請放心大膽的去拉去輔助完成指令,孩子不會哭壞,也不會留下什麽心理陰影。恐懼來源於未知,害怕而不敢做某些事可能也只因為不夠了解。孩子看到你的反應哭未必代表「害怕傷心沮喪」等負面情緒,也很有可能在是表達「我聽不懂 快來幫我!」。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全職媽媽」這個身份。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如果一個人註意力無法分散,只能大量停留在一個點上的時候,那這一個點出現任何的波動,都會導致心理狀況的起伏。簡單的說就是你越是關心孩子越是註意孩子,你的心態越容易崩,越容易胡思亂想。思維是控制不了的,因為思維既無法量化也不能客觀描述。

就好像很多來找我的家長,我反正怎麽看孩子都看不出任何問題,但是她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有自閉癥傾向?她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閑」同時一心撲在孩子身上。

在我看來這樣的親子關系是不健康的,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哪怕是全職媽媽OR爸爸,也應該有自己的事或者愛好去做,去分散自己的註意力。哪怕是打麻將或者玩手機這種不那麽健康的愛好也比完全沒有愛好要強。「做家務」可不算哈,因為這件事不是你「想」要去做的事。一個完全沒有自己愛好和工作,一心全在孩子身上的媽媽,我相信這會勾起很多人的痛苦回憶「笑!」。

所以和那些強調愛和耐心的玄學建議不同,請照我說的做,短則一周,最久15天之內起效。當孩子的指令回應機率提高後,家長的心態自然也會得到舒緩。

為防鋼筋,特列太長不看版:有話短說 不說否定 說了就拉 哭著也拉 找點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