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年的夏天辭職。
那是一份在外人看來安逸穩定的外企汽車計畫管理工作。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有些傻甚至愚蠢的決定。
一個女孩子,十幾年寒窗苦讀。
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江蘇高考中幸存,從蘇北不知名的鄉下考進上海讀大學。
畢業後無依無靠,在這座城市漂泊了3年後,終於紮根。
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不出格的做法,或許應該是,孩子交給老人帶,我仍然繼續上班。
工作上,也有兩種選擇:
卷起來,升職加薪,做個「女強人」;
躺平,不爭不搶,做個「小透明」。
無論哪一種,只要還在上班,有固定薪資,穩定收入,就是一個現代獨立女性的標誌。
而辭職,在家帶孩子,意味著什麽?
經濟上要依靠另一半、十幾年的書白讀了、與社會嚴重脫節、身材走形、穿著打扮不再優雅精致。
最後很可能慘遭另一半拋棄,孩子的撫養權也拿不到……
網上鋪天蓋地的文章,大多是諸如這般,講述一個女人放棄工作後的慘狀。
即便如此,當年的我,還是義無反顧地遞交了辭呈。
並非被迫無奈,也不是毫無選擇,僅僅是,我想那麽做。
我不過是在當下那個時間節點,遵從內心,選擇了自己更在乎的一邊。
僅此而已。
人生短短數十載,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
回顧自己30幾年,在人生大事的選擇上似乎總是顯得「單純又草率」。
高考填報誌願,「讀書讀傻了」的自己,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以省內高出一本分數線近30分的成績,填報了上海的一所普通本科毫無競爭力的專業。
畢業後省吃儉用積攢的一萬塊錢,鬼迷心竅學人家炒股,結果虧掉大半。現在看來沒多少,但對當時的自己來說,打擊是巨大的。
毫無戀愛經驗的自己,因實在厭煩父母的逼迫,與網上認識僅半年的男生領了結婚證。不拍婚紗照、不辦婚禮、連雙方父母第一次見面也是在婚後一年,只因為,我討厭繁文縟節,我覺得結婚是我自己的事情,與他人何幹。
一直堅持要「丁克」的自己,婚後第3年,突然覺得有個孩子也不錯。
後來,孩子出生,我想親歷親為。於是,辭去工作。
我不是一個理智果敢的人,甚至許多事情偏好聽從直覺。
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決定,也都有過瞻前顧後,猶疑踟躕。
只是最終,理智屈從情感。
「人生就只有一次,每一次重大決定都要慎重。」
「選擇了就不要後悔,堅持走下去!」
我們都或多或少聽到這樣那樣的勸誡忠告。
有一對在上海打拼了多年的小夫妻,一直有一個隱居的夢想:
想在氣候宜人的小縣城,買或者租一棟房子,過晴耕雨讀的生活。
他們向一位智者(心靈雞湯達人)請教:
短期內是否可以去嘗試下這樣的生活?
長期來看,如果要回歸社會的話,是否還能銜接得上?
智者如此回復他們:
每個人的人生,在不同階段,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即我工作和生活的意義在哪?這就是疲倦期。有的人會幹脆選擇辭職。這個社會是有速度的。我們之所以感覺到疲倦,是因為這個速度有時候給我們一種加速度,這個力讓人感覺有點困頓。
比如說一列正在行駛的火車,你在中途選擇下車,去過自己的節奏了。去步行、去散步了。
有一天你回來了,你還能不能追上這列車?
答案顯而易見。所以,如果換做是我,我要麽不下車,下車了,我就不會再想著回來。
在歸隱田園生活後,假如還想著回來,那麽你歸隱的每一天都不會心無旁騖,悠然自得。
剛聽到這段話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好有道理,這不就是在說我嗎?
辭職後的我,其實一直處於焦慮和自我懷疑中。
沒有工作和收入,自信心和安全感一落千丈;脫離之前的社交圈,同齡人都在意氣風發,積極向上,我的世界只有孩子、家務。
憂心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擔心未來想回歸職場卻因毫無有利競爭被拒之門外。
如果聽取上述智者的建議,或許我當初就不應該選擇辭職,又或者既然已經選擇了辭職,就不要再想著未來重返職場。
可這樣就是明智的嗎?
反復思考後,我不這麽認為。
假如當初選擇不辭職,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我同樣會後悔,會遺憾。
這兩年做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以及陪伴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在我的人生中可能僅此一次,永不會重新來過。
一如那對小夫妻,假如他們最終放棄了歸隱的念想,仍掙紮在上海繼續打拼。當他們老去時,是否會遺憾當初沒有去體驗一下那個看似「瘋狂」的田園夢。
人生的選擇哪有什麽對與錯。不同的選擇,會迎來不同的際遇。
在一段旅途中,無論是疲倦了想停下來小憩,還是想中途換個賽道,只要這是當時渴望向往的,那就遵從內心去做。
如果有一天還想回去,那就時刻做好回去的準備。
害怕趕不上原來那班列車?
搭乘下一班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