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家長教育孩子的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誇獎,一個是批評。
誇獎是引導,批評是制止,是糾正。
但是,最近我發現,很多家長好像並不懂得該如何正確地誇獎孩子、如何正確地批評孩子。
前一段時間,我回家了一趟,看到我姐正在教孩子十以內的加減法。
孩子答對了,她就誇孩子聰明;
孩子答錯了,她就說:「你用心點,再好好想想!」
當時,我就覺得,好像哪裏不對。但是,一時間也說不上來。
後來,讀了一些書,深入思考之後才知道,這種誇獎方式和批評方式,好像都是不對的。
第一,我們必須認識到:誇獎和批評,從性質上講,它屬於評價
我們對孩子的誇獎和批評,從本質上講,都是對孩子言行舉止的一種評價。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師、爺爺奶奶、親朋好友等等,周圍所有人對孩子的誇獎和批評,會在無形當中形成一個系統的評價體系。
通常而言,你在孩子心目當中的地位越重要,那麽,孩子對你的評價意見就越重視,你的評價意見對孩子的影響和塑造也就越大。
在這個無形的評價體系的包裹下,孩子會逐漸將這個外在的評價體系內化成他自己的自我評價體系。
緊接著,在這個自我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孩子會逐漸形成屬於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我們總說,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具體是怎麽潛移默化的,一直沒人能夠講明白。
今天,我就就算是給大家講透徹了:
所謂的潛移默化,其實,就是這個無形的評價體系在發揮作用。
你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物件;
你的每次批評和誇獎,都是對孩子行為的糾正和引導。
也就是說, 你的誇獎和批評,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在孩子的大腦中編寫最底層的程式程式碼,就是在塑造最基本的認知模型和思維模型 。
這就是為什麽即使是讀了同一所的大學、同一個專業,畢業之後依然是有人順風順水,有人挫折不斷。
因為我們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在大腦中形成的底層認知模型和思維模型不同。
那些底層認知模型和思維模型有問題的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後,需要在一次次失敗的挫折中,對自己的這道底層程式碼進行不斷地最佳化和升級。
在完成最佳化和升級之後,他才能逐漸適應這個社會,在社會上闖出一番天地。
所以說,誇獎和批評,既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張口就來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我們註意!
對於孩子而言,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提供的,他天然會對你產生討好和依賴。
所以, 你對他的評價,既能讓他盡快形成自己的自我認知體系,又能讓他獲得心理上安全感 。
這就是為什麽在電視劇裏,我們總是會看到兒子總是想方設法,從父親那裏獲得肯定。
因為父親在他的心裏,位置非常重要,父親的認可,會讓他獲得自我認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寫到這裏,我就想提醒大家一句:
作為家長,你一定給予孩子足夠多、足夠認真的誇獎和批評。
更重要的是,你的誇獎和批評,一定要具有正確的引導和糾正性作用。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
第二,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誇獎孩子?
記住:
首先,你的誇獎,不能敷衍。否則,它將會毫無意義。
其次,你的誇獎,要讓孩子獲得掌控感,要讓孩子能夠復制今天的成功 。
對於這句話,你可能會覺得有點難以理解。那我就舉一個例子吧。
比如說, 在誇獎孩子的時候,相比於誇他聰明,不如誇他努力 。
因為聰明是天賦,是先天的,是不可改變、不可掌控的。
但是,努力就不一樣啦!
努力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你在誇孩子努力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潛移默化地告訴他一個道理:
你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你的努力;如果你想獲得新的成功,那就要付出新的努力。
如果每一次成功,你都這麽誇他,那麽,天長日久,孩子就會樹立起第一個人生信條:
努力一定會成功!
一旦孩子樹立了這樣的人生信條,那麽,即使將來孩子遭遇了失敗和挫折,他也會在第一時間反思自己是否足夠努力,然後,進一步思考應該如何更加努力。
如果你總是誇孩子聰明,那麽,孩子就會認為:我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我天生就聰明。
將來,孩子一旦遭遇了失敗和挫折,尤其是連續性的失敗和挫折,孩子就會質疑:質疑自己是否真的有那麽聰明?
一旦孩子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麽聰明,那麽,他就會喪失信心,失去挑戰苦難的自信和勇氣,進而變得抱怨和消極。
所以說, 請記住:不要誇孩子聰明,要誇孩子努力!
當然,除了誇孩子努力之外,還可以誇孩子認真、耐心、點子多、方法好……
總之,你要讓透過自己的誇獎和批評,讓孩子擁有對人生的掌控感。
讓他逐漸意識到: 努力可以成功,認真努力更加容易成功,多點耐心早晚都會成功,只要找對方法一定會成功……
一旦孩子堅信上述這些理念,那麽,別管將來遇到什麽困難,他都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和解決。
接下來,我們看第三點。
第三,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批評孩子?
首先,你不能打著批評的幌子,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很多人都這樣,表面上是在批評孩子,其實是在借機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不是說自己工作多不容易,就是說自己省吃儉用全都是為了你!
然後,對著孩子就是暴跳如雷地大聲質問:你就考這點分數,對得起誰?
那邊,孩子也覺得委屈,人家父母都天天陪在身邊,你陪過我幾天嗎?
於是,雙方把自己長期積攢的不滿和痛苦,全都宣泄了出來。
到最後,一場爭吵,就變得在所難免啦!
其次,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責怪孩子不夠努力,你還需要幫助他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
老師的授課方式、孩子的學習方法、同學之間的感情糾葛……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所以,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能把所有的失敗責任都歸結到他不夠努力上。
我們還需要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幫孩子分析問題,然後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也就是說, 要想做好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工作,既需要家長有一個穩定的情緒,還需要家長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爭吵,幫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恰當的執行計劃,最後,問題才能真正得以解決。
說到這裏,按照通常的套路,我就該賣貨啦!
接下來,我就該說:張三老師的書,李四老師的課,都特別特別好。
只要讀了它,你孩子的教育問題,分分鐘就能解決。
事實上,讀書、聽課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家庭教育的問題。
所以,下面這幾本書,你們不妨去看看。
但是,我說實話, 一個道理,你懂得了和能實行,那是兩回事 。
兩者之間,那是有很大差距的。
人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是有很強的慣性的。習慣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而言。
打個比方說,你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就像是你駕駛的汽車。你懂得的道理,就像是你眼睛看到的路況。
就算你已經看到了危險,努力踩下了剎車,車子的慣性還是會很大,你還是難免會發生車禍。
這就是為什麽有些時候,你明知道不該發火、不該粗心、不該抱怨、不該無理取鬧……可是,你就是忍不住。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懂得了那麽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所以說,對於我們很多人而言,孩子的家庭教育,多多少少都是有問題的。
而且 這個問題,也不是靠著聽幾天課,讀幾本書,就能解決的 。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
在第一個視訊裏,我們講了:
家長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就是潛移默化。
而所謂的潛移默化,就是透過一系列的誇獎和批評,在孩子周圍形成一個嚴密的評價體系。
天長日久之後,孩子就會把這個外在的評價體系內化成他自己的自我評價體系。
然後,伴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孩子就會在這個自我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也就是說, 在孩子的一切言行舉止,對孩子的一切誇獎和批評,都相當於在孩子的大腦裏編寫最底層的程式程式碼,構建最基礎的認知模型和思維模型 。
然後,我們在第二個視訊裏,講了應該如何正確地誇獎孩子。
除了不能敷衍之外,我們應該少誇孩子聰明,多誇孩子努力、認真、耐心、點子多、方法好!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堅信:努力可以成功;認真能力更加容易成功;耐心點早晚都會成功;只要方法對一定能夠成功……
其實,上述這些內容,只要意識到,基本上大家都能做到。
但是, 批評孩子,與誇獎孩子不同,這是對孩子已經形成的錯誤行為進行叫停,進行矯正。
這個工作,從本質上講,並不是家長自己能夠完成的。
因為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些錯誤的行為,從根本上講,還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這相當於讓一個人去發現自己的問題,糾正自己的問題,相當於讓這個人拽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要想改正問題,必須有更高的維度和視野。
因為只有站在更高的維度裏,擁有更高的視野,你才能把低緯度的問題給看清楚、指出來,然後,再指出改正的方向。
為什麽青春期的孩子多叛逆呢?
因為到了青春期,孩子拿著從父母那裏學來的認知模式和思維模式,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障礙。
他們已經不認可父母的看法和觀點了。
於是,他們就開始叛逆,開始反對父母的一切看法和觀點。
所以說,從理論上講,孩子進入十二三歲之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和影響就開始急劇下降了。
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孩子已經聽不進父母的話啦,父母也教不了孩子什麽新東西啦。
那麽,問題來了: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錯誤的認知模型、思想模型已經初步形成,父母既沒能力管,也管不了的時候,應該怎麽辦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會在下一期的更新裏詳細闡述。
到時候,我不僅會提供一套解決方案,還會提供一個商機。
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註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