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專訪丨西安市人大代表、鄠邑區區長汪國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作城鄉融合發展

2024-02-05新聞
02:06
視訊剪輯:李澤坤
央廣網西安2月5日訊息(記者陳鏘 侯凱奇)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名列西安市第一,全年預計GDP同比增長8.5%左右;入選全國首批、全市唯一的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區,京昆高速改擴建、環山旅遊路改造提前通車,「詩畫鄠邑、品質新區」加快建設,城市承載力顯著提升……過去一年,西安市鄠邑區奔湧著改革的活力和創新發展的熱潮。
「我們將錨定‘六個打造’奮鬥目標,堅定不移推進落實創新立市、產業強市、文化興市戰略。」2024年西安「兩會」期間,西安市人大代表、鄠邑區區長汪國棟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說,鄠邑區將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聚力推進全市「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全面推動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
西安市人大代表、鄠邑區區長汪國棟(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在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承載力上攻堅發力。其中強調,鄠邑區要發揮生態、文化、科創和產業優勢,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擴充套件區和現代化品質新區。
「這一點非常符合鄠邑的發展實際。」汪國棟說,鄠邑區是西安最年輕的區,自古有關中山水最佳處的生態美譽,文化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科技和產業基礎。同時,位於西安市七大功能分區的國家科學與科技創新中心引領區和秦嶺生態保護區,是西安南部唯一的綜合性新城和區域高等級公共服務中心。「這些上位戰略的傳導定位,進一步明晰了鄠邑區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格局,必將徹底啟用和釋放城市化行程中產業創新和城市綜合服務方面的潛能。」他表示。
南依秦嶺、北臨渭水,鄠邑區如何厚植生態基因,踐行「兩山」理念,讓秦嶺「綠」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汪國棟告訴記者,過去一年,全區統籌南優南控協同並進,堅定不移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守護好中央水塔和中華民族祖脈。
「鄠邑區生態資源豐富,秦嶺保護責任重大。我們在西安市率先建立秦嶺區域‘亂搭亂建’問題‘五快’處置機制,持續完善了秦嶺保護‘一站三中心’,一體推進秦嶺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和修復計畫。」汪國棟說。
「特別是去年我們深挖秦嶺生態和人文價值,持之以恒推進以關中忙罷藝術節、終南藝術季等為主要代表的文藝賦能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帶動秦嶺區域生態、鄉村、農業、民生整體提升,探索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他表示。
記者了解到,2023年,鄠邑區全年鄉村文旅接待遊客、收入分別增長14.9%、19.8%,全區全體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9、6.1%、8.8%,連續4季度位居西安市第一名。
「2024年,我們將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上繼續攻堅發力,當好秦嶺衛士,助力西安建設美麗宜居城市。」汪國棟說。
圍繞生態立區、產業強區、品質新區等發展路徑,鄠邑區將聚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作城鄉融合發展,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聚焦城市能階提升,搶抓陜西省首批、西安市唯一的「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產業功能區」試點機遇,系統推進產業園區集聚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城鄉一體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緊密圍繞產業強區戰略,進一步加強與西安高新區、西鹹新區融合發展、協同配套,持續深化產業類用地清理盤活市級試點成效,強化工業園規劃建設服務管理,強化產業發展政策供給、要素保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強化企業服務、產業招引升級,圍繞汽車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資訊三大主導產業,聚焦專精特新,堅定不移發展先進制造業。
「同時,我們將發揮區域科創、產業、生態、文化優勢,啟動西部生態科創新區建設,以渼陂湖片區為承載,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科技型企業總部經濟,深入開展產業研究,加快編制片區產業規劃和城市詳細性規劃。」汪國棟說。
「面對新的發展定位,我們將以‘八個新突破’為抓手,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擴充套件區和現代化品質新區建設歷史機遇,充分發揮‘關中山水最佳處’生態核心優勢,以產業為先導,橫下一條心、協同促發展,加快全區城鎮化行程。」汪國棟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