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上海市創新政策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劉幫成
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全面深化改革大旗,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推動改革穩步朝縱深推進,全力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許多領域實作歷史性變革,帶動經濟發展活力大幅提升。然而發展實踐中也面臨要素資源流動不夠流暢、制度規則不夠協調等亟待改革的問題。與此同時,伴隨著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格局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改革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實作高品質發展的任務更具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面對新形勢新矛盾新問題,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即以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為重點突破,帶動社會各領域改革統一協調開展,為推動高品質發展註入新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既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給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改革註入了新內涵,使其具有新時代的標識意義。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國內市場規模總體上已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場規模優勢明顯,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以下三點要求:
突出改革的系統性和內外協同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一方面,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作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單一作戰,而是要「十個手指彈鋼琴」,把握好全域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尤其是在制定出台一系列新制度的過程中,更要堅持辯證思維,從全域和系統的角度出發,打通關鍵梗阻。另一方面,突出改革的內外協同性是新發展格局賦予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內涵,新發展格局厘清了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相互關系,即當前中國主要依托國內大迴圈打破制約產業高品質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時透過國際迴圈打通制約高層次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障礙,進而架起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橋梁。
突出中國式現代化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在於改革。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勇於消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制度的弊端,不斷以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以往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得到調整,一切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的經濟要素不斷得到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在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和實踐要求,領悟其中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和生態觀等,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系體現時代性、富於創造性;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切實把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改革目標與「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價值導向有機結合。
突出改革與治理的內在統一。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具有高度互動性,兩者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行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主體多元化、利益復混成、需求多樣化等為特點的新訴求為社會治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發展矛盾,需要把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與現代化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構建多元良性互動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一方面,要堅持立破並舉,改革意味著徹底破除阻礙高品質發展的舊觀念和舊機制,無論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還是推進「雙碳」目標實作,都凸顯了「破」與「立」、改革與治理內在統一的特質;另一方面,要創新政府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整合社會治理資源,依托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強數位化政府建設,著力構建全域智慧、貫通一體的協同治理新體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林威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