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在觀察時變中,跟隨黨的腳步

2024-02-17新聞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以察時變,糧隨黨行」社會實踐團隊各位成員回到家鄉,在瀘州、巴中、海口等地參觀祖國各省博物館、紅色革命基地,學習紅色黨史,調研國家「三農」事業的一系列發展與變化。

來自川陜革命老區的兩位同學有著自己的經歷和理解。四川瀘州的阮炫在瀘州市博物館的一篇篇「勞苦工農群眾紅軍標語」「朱德將軍在瀘大事記」等朱德同誌指揮工農群眾農耕及戰鬥生活的文字介紹中重走瀘州從古至今的歷史,「百子圖」石刻和古時瀘州碼頭人民的勞動雕塑讓人更加直觀地了解人們農耕方式的改變,用自己的雙眼再一次見證時代的變化。四川巴中的夏興來到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中國壯士群像廣場、中流砥柱館等場館,學習崢嶸歲月中革命先輩們曾面對的糧食嚴重短缺等惡劣情況,了解到在這片紅土地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四川巴中作為著名的川陜革命老區,其發展需要每一個巴中兒女砥礪向前,不斷拼搏,為將巴中建設地更加現代化而不斷奮鬥。」夏興這樣談論到。

來自廣東中山的黃子健參觀了孫中山先生的故裏,回顧了孫先生參與民主革命的全過程。「先生一生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革命綱領而奮鬥,我們既嘆服先生作為革命先行者,敢於突破封建枷鎖的真性情,又窺見先生愛農助農,將五邑千畝種植鴉片的土地改造為種植水稻甘蔗的良田沃土的農業熱忱。我們作為四川農業大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子,要向孫中山先生學習,夯實理論基礎,為農業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黃子健有所感悟道。來自海南海口的郭詩雨在海南省博物館中蘇軾的【和陶勸農六首】真跡中體會到了北宋時期中華民族在惡劣環境下對於墾荒耕稷堅持不變的的重視。當地獨特沈香黃梨花木制作的木犁耕具、火山石上開墾出的梯田和山欄稻中流淌著中華兒女的農耕血脈。來自河南洛陽的王子琛在洛陽市博物館了解到了國家「一五」時期的重點工程中國第一拖拉機廠的發展歷史。作為中國農機工業的搖籃,新中國第一台拖拉機、第一輛軍用越野載重汽車都在這裏誕生,使農民的農耕效率大大提升,為中國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助力。王子琛說:「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而我作為一位在四川農業大學求學的學子,我有責任將學習帶回家鄉,為家鄉農業發展積極獻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透過本次社會實踐,成員們深入學習了在中國共產黨及政府領導下,中國多個省市地區的農耕領域從古至革命時期又到現代的發展行程,領悟作為農科學子肩負的時代使命。團隊成員回到各自家鄉,深入學習並了解紅色革命歷史,體會到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作為四川農業大學農科學子,我們更應該牢記自己肩上承擔的責任,為強農興農而不斷奮鬥,共譜美好時代華章! (郭詩雨)

圖為夏興拍攝於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