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在全球航線熱力圖上,為何中國這個區域顏色最深?

2024-10-03新聞
如果繪制一張全球航線熱力圖,中國東部沿海將是顏色最深的區域之一。渤海灣、長江口、東南沿海、珠江口、北部灣……有港口的地方,都有一條條集絲成股的航線,如光束般放射線至世界各地。228國道,沿著這顏色最深的區域,串聯起一座座沿海的港口城市。
這些港口經由一艘艘貨輪的往來,將整個中國內陸與世界牽連起來。中國的發展改變世界,世界的變局影響中國。40年前是這樣,今天仍是這樣。
2024年6月—8月航運熱力圖資料來源:由中遠海運科技旗下數據產品「船視寶」生成
長達三個月的采訪中,解放日報「信仰之路Ⅱ·大國之道」報道組沿228國道路線走訪了數個中國大港。面對太平洋海風裹挾著的「逆全球化」浪潮,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動蕩,中國的大港正在直面風浪。
一張韌性大網
中國綿長而蜿蜒的東部海岸線上,分布著五大港口群:環渤海港口群、長三角港口群、東南沿海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張龐大的物流網路,在區位上相互補充,在定位上分工明確,共同支撐著中國經濟的開放與發展。
最北邊的環渤海港口群中,錦州港似乎不太起眼,但它卻是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為「北糧南運」第一大港,錦州港不僅是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糧食南運的主要中轉站,也是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大宗散貨糧食的中轉站。
在大港密集的山東省,3345公裏的海岸線上分布著7個主要港口。它們正在做一件事情:將遠洋優勢延伸至內陸。青島港開班列、建陸港,逐漸構築起廣闊的內陸網路——在沿黃九省(區)建立了35個陸港,開通66條港海鐵聯運班列,黃河流域內陸城市得以享受內陸與口岸通關一體化便捷服務,「家門口」也能變成「出海口」。據統計,青島海鐵聯運箱量連續9年保持全國第一,帶動了沿黃流域產業鏈和物流鏈的快速發展,增強了周邊企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中抵禦風險的韌性。
連線的路越多,錨定的腹地越深,聯通的效率越高,網的韌性就越強。
在山東日照,瓦日鐵路、新菏兗日鐵路兩條千公裏多載鐵路直通日照港港區,讓港口與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和關中城市群緊密相連,放射線腹地達國土面積的1/3。這為日照港的發展註入了澎湃的動能,讓其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年輕的5億噸級大港。
2024年1月至7月,日照港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6.1%,貨櫃量同比增長11.1%。 新華社 發
日照還做了一件大事,打通鐵海聯運「關節」。2021年,全國沿海港口第一個路港集疏運指揮中心在日照港成立。中國鐵路濟南局日照站與日照港行車、裝車、卸車指揮崗位人員開始了「零距離」合署辦公。
「以前要打上百個電話才能通行的關卡,現在只需要樓上樓下開會一碰頭,貨物就能暢通無阻。」山東港口日照港集疏運指揮中心主任金新文覺得,合署辦公是「神來之筆」,這讓區域內資源的聯通協同更上一層樓。
一片開放熱土
自古以來,港與城的關系總是相當密切。
泉州港「紅」得很早,它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是在宋元時期。彼時,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被稱為東方的第一大港。
改革開放後,泉州石湖港「翻紅」過一次,2000年前後,石湖港曾進入全國內貿貨櫃的前五位。然而,受制於吃水深度與航道承載力,不久之後,落後於更加年輕的廈門港,越來越多的品牌總部也落戶廈門。
如今,搭乘「一帶一路」的春風,泉州再次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目前,泉州市已開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外貿航線18條,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沿著「絲路海運」走向世界。
「隨著五號、六號泊位的正式投產,更多的貨輪有了足夠的棲身空間。」泉州太平洋貨櫃碼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張敏告訴記者,泉州石湖港即將開啟屬於自己的「大船大港」時代。
可以說,依托「一帶一路」建設,許多港口開啟了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契機。而港口的飛速發展,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基礎支撐和重要保障。
今年8月2日,一輛裝載來自泰國木薯澱粉等貨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從北部灣港欽州港東站開出,駛向四川,至此,該班列貨物運輸量正式突破50萬標箱。
欽州港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樞紐港之一,正以共建「一帶一路」為牽引,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2024年上半年,欽州港首次實作半年吞吐量破億噸,達1.01億噸,同比增長10.9%;貨櫃完成335.6萬標箱,同比增長20.2%。
隨著航道、碼頭等基礎設施不斷提標升級和發揮效能,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當記者走進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時,「中馬友誼之門」的標誌在郁郁蔥蔥的羅漢松的掩映下顯得格外醒目。來自馬來西亞的考察團、參訪團源源不斷,而園區的工作人員正用一口流利的馬來西亞語為他們進行講解。
記者在中馬欽州產業園采訪。吳越 攝
欽州港片區在5年間累計新增設立企業超過3.8萬家,聚集外貿企業355家,透過不斷推進中馬「兩國雙園」升級發展,欽州港片區成功構建了首條中國—東協燕窩跨境產業鏈,推動完成了中馬兩國棕櫚油上下遊供應鏈、產業鏈升級等。
港興通天下,即便方位不同、定位不同,但以港口為抓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思路是貫通的。
防城港已從昔日「海上胡誌明小道」隱秘運輸航線的起點蝶變成如今的億噸國際樞紐大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個港口通商通航。
廣東湛江的徐聞港已成為連線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現代化水陸交通運輸綜合樞紐,從這裏出發,粵瓊兩地海上航程縮短了一半。
上海洋山港獲批建立全國第一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國內首單「重點行業再制造產品進口試點」貨物順利通關……一系列制度型開放領域的新突破,引領著高水平對外開放走向實處。
一場技術革新
亞洲港口吊運一個貨櫃平均需要27秒,北美需要76秒;東北亞船只錨地卸貨時間是2小時,北美則是24小時。
這組2021年披露的港口數據曾引發熱議,外媒紛紛感嘆,全球港口正面臨重塑,港口的運轉效率已成為其硬核實力與未來重力的關鍵一環。
而推動港口高效運轉,正是近年來中國港口發展的重點。
曾經,作為港口大國,中國在象征全球港口最強科技的全自動化甚至半自動化碼頭榜單上寂寂無聞。
為了啟動自動化碼頭建設,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家張連鋼曾帶領團隊成員奔赴國外考察。但合作條件格外嚴苛:天價軟體捆綁銷售硬體,而且系統不能最佳化升級,永遠只能使用原始交付狀態。
自主研發迫在眉睫。在召開了3000多場技術研討會,形成了幾十萬字的分析報告,攻克了十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後,2017年,青島港建成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
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艘貨輪在裝卸貨物。 新華社 發
今年上半年,青島港的自動化水平再創新高,最高作業效率達到60.2個自然箱/小時,第10次打破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的世界紀錄。
如今,青島港的自動化遠不止貨櫃。透過不斷創新提升,自動化件雜貨紙漿碼頭能耗降低63%,有效節省人工作業量80%,提升作業效率20%。
新一代的碼頭智慧管控系統也正式出爐,該系統首次實作了核心系統國產替代和關鍵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突破了國外軟體公司技術產品的長期壟斷和封鎖。
港口創新始終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不同區位的港口也紛紛立足自身,不斷探索著港口創新的實踐。
山東日照港將升級改造與港口自身條件相結合,建成了全球第一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碼頭。
降本增效的背後,是強大的自主創新的能力。
在「人人都是奮鬥者」的創新模式下,日照港全球首創了「順岸布置邊裝卸+無人集卡水平運輸」工藝,解決無人集卡「去安全員」等世界級難題;國內首創「自動裝車系統+電牽智慧」無人化裝車作業模式,讓港區的勞動生產率迅速提升。
日照港自動化碼頭的研發涉及600余項清單問題、上百個關鍵點,整個技術創新中心卻只有30多位專職技術研發人員。更多的創新研發依靠的是一線碼頭工人與技術人員的合作。「當經驗與技術充分結合,創新的效能才能最大地發揮出來。」日照港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室主任姜磊告訴記者。
在欽州港,目力所及處,貨櫃卡車、叉車、裝載機都是更新換代後的新能源車輛,自動往返於碼頭與充電處,門機等大型設施也都用上了與之相應的綠電。欽州保稅港區盛港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海濤告訴記者:「貨櫃碼頭不僅實作了高度資訊化、標準化、自動化,更在探索零碳化。」
欽州港。吳越 攝
在報道組采訪的足跡中,越來越多這樣的場景徐徐展開——盛夏時節,碧海藍天,無人集卡往來穿梭,萬噸巨輪遠航。置身大陸東岸的海港,樞紐、開放、活力等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起來,共同匯聚成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一個與世界緊密相連的中國。
欄目主編:朱泳武
本文作者:肖雅文 杜晨薇
題圖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