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芙蓉國評論丨以改革之力,繪就民生「幸福畫卷」

2024-07-22新聞
□江竹軒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人民的幸福安康。從公報的字裏行間,我們讀出了黨對人民福祉的深切關懷,對民生問題的精準把脈。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這一系列舉措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田。改革不是冷冰冰的政策調整,而是充滿溫度的人文關懷。它不僅要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更要著眼於長遠,構建更加公平、永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教育到醫療,從住房到養老,每一項改革都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都是對「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動詮釋。廣大黨員幹部應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務實篤行、真抓實幹,將改革的溫暖傳遞到每一個角落,讓人民群眾在改革開發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精準對接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找準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既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遠見卓識,又要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幹精神。在改革的過程中,要善於傾聽民聲、匯聚民意,把群眾的呼聲作為改革的「風向標」,把群眾的期盼轉化為改革的「施工圖」。同時,還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創新,讓改革的智慧之源充分湧流。只有這樣,才能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磅礴力量,讓改革之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精準施策、以點帶面,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無論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都要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確保改革措施更加符合實際、更加貼近民心。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共享成果,共築幸福美好未來。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這要求在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滿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唯一標準。共享成果,不僅體現在物質財富的增加上,更體現在精神文化的豐富、生態環境的改善、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等各個方面。要透過改革,不斷縮小城鄉、區域、行業之間的發展差距,讓全體人民共同享有改革發展的紅利。同時,還要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讓人民群眾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安居樂業。在共享成果的過程中,還要註重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要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拓寬群眾參與渠道,讓人民群眾在改革開發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