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變化反映的是供給和需求相對力量的變化。當產品供不應求時,買方展開競爭(價高者得)最終推動價格上漲。反之,當產品供大於求時,賣方展開競爭(價低者,商品可以賣出去)推動價格下跌。
通貨緊縮反映的是整體商品市場的價格下跌。
通貨緊縮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問題,可以這樣理解。
為什麽會出現通貨緊縮?整體上產品供大於求。那麽為什麽會出現整體性的供大於求?除了產品供給的「盲目擴張」以外,還有就是產品需求不足。為什麽消費需求「突然」變得不足了?收入下降、負債消費意願或能力下降,亦或傾向於增加儲蓄。無論這些,出現哪一種,對短期的經濟增長都不是利好。
所以,出現通貨緊縮,反映經濟系統出現了問題——供給過剩,居民消費意願或消費能力下降。
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傷害不僅是「病因」積累的產物,更重要的是,它會對經濟帶來「二次傷害」。
一旦出現通貨緊縮,企業的業績會承壓,這會導致企業擴張勢頭受損,上下遊企業也難免受損,這勢必會帶來減薪、裁員、就業機會減少。這讓本就「脆弱」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雪上加霜。這導致供求之間的缺口進一步加劇。通縮會更嚴重。
關鍵是,這是一個會自我強化的迴圈。如果想讓市場自發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耗時長,而且需要承受大量企業破產、居民失業等慘痛的代價。如果想要透過「政府幹預」,勢必重回肯恩斯的老路,「滯脹」將在前方等待。
這難免想起【黃帝內經】中的經典
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更多原創,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 極簡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