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媒體捲動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本政府2016年在其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了「社會5.0」概念,其中對人工智慧在未來制造業、服務業發展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構想。日本政府認為,人工智慧、量子電腦、自動駕駛等領域離不開尖端半導體作為基本支撐,因此實作尖端半導體國產化、量產化迫在眉睫。
2022年,日本政府推動成立半導體企業Rapidus,目標是研發生產最尖端的2奈米制程半導體,並在2025年4月設立試制生產線,2027年開始實作量產化。去年9月,Rapidus在北海道千歲市舉辦了工廠動工儀式,計劃在2024年10月之前完成廠房建設。但對於日本押寶Rapidus實作尖端半導體量產的舉措也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有觀點認為,只有跨過「技術研發、客戶獲取、確保5萬億日元預算」這三道難關,日本尖端半導體國產化、量產化才能實作。
事實上,日本想實作尖端半導體量產化需要透過「技術移植」。日本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優勢體現在材料、裝置等上遊領域,在產品精微化方面早已結束競爭。此前日本的技術水平只能實作40奈米通用半導體的生產,距離生產2奈米尖端產品存在著維度上的差距。為迅速跨越這一技術鴻溝,Rapidus采購了比利時半導體研發機構奈米電子學研究中心(imec)與荷蘭阿斯麥聯合開發的極紫外光刻裝置,並從美國IBM公司進行「技術移植」,於2023年4月派遣百余名技術人員學習2奈米半導體開發必備的GAA(全環繞柵極)技術。然而就在同月,美國大型半導體代工企業格羅方德以非法利用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起訴IBM,理由是格羅方德2015年收購了IBM半導體部門,但其仍向Rapidus等企業提供了技術,非法獲取了數億美元的授權收入及其他利益。IBM雖試圖阻止格羅方德訴訟,卻被法院駁回。這意味著IBM與Rapidus的合作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失去IBM的幫助,Rapidus將在尖端半導體研發行程中面臨巨大困難。
而從客戶獲取上看,如何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將成為Rapidus面臨的巨大考驗。業內人士認為,日本國內當前對於尖端半導體的需求量有限,因此Rapidus必須開拓歐美等國際市場,將其尖端半導體業務推廣至人工智慧、自動駕駛、量子電腦甚至醫療保健等領域。然而也有觀點認為,在半導體代工方面,南韓三星、美國英特爾等公司在市場上的地位已經趨於穩固,在透過大規模量產實作低成本的投資競爭中,Rapidus沖出重圍的希望渺茫。如果只有技術,沒有業務,Rapidus的未來收益預期將面臨巨大考驗。
給Rapidus發展前景帶來最大不確定因素的是經費來源。早在計劃啟動之初,Rapidus就提出了實作量產需要5萬億日元的資金預算要求。企業成立時,民間投資企業貢獻了73億日元的資金,而截至目前,日本政府為Rapidus提供的補助約達9200億日元,仍有4萬多億日元的巨額資金缺口。雖然Rapidus希望未來能夠透過出資企業融資、銀行貸款、政府補貼三種途徑獲取資金,但能否得償所願仍是未知數。出資企業認為政府應該先行一步,承擔主要責任,因為當前研發尚未看到成果,企業難以大規模出資支援。但政府認為,如果沒有民間資本的參與,政府「獨木難支」。據日本媒體報道,在日本政府內部,經濟產業省與財務省之間圍繞半導體支援力度難以達成共識。日本財務省今年4月提出,與美國、德國等相比,日本支援半導體的政府財政支出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過高,而經產省則在5月列舉了數據予以反駁。
今年7月,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在視察Rapidus在建工廠時表示,將盡快向國會送出支援尖端半導體量產化的法案。但9月20日,時任日本經產相齋藤健卻就此表示,很難在年內的臨時國會中送出該法案。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自民黨總裁選後不久將解散眾議院,因此難以保證充足的審議時間。如此一來,這一法案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初的例行國會上才可能成立,日本2027年實作尖端半導體量產化的前景無疑又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在自身核心技術、裝置缺失,市場前景難料,預算資金存在巨大缺口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日本尖端半導體國產化、量產化行程似乎被踩下「剎車鍵」。日本政局正處於變動之中,後繼者們將如何接下這一塊「燙手山芋」,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