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十四五」主要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銳財經)

2024-01-01新聞

「國內生產毛額(GDP)跨過120萬億元台階,人均GDP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實作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良好開局。」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近日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時介紹,綱要實施實作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

綱要實施進展情況良好

綱要從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5方面提出了20項主要指標。鄭柵潔介紹,綱要實施進展情況良好。主要指標中16項基本符合或快於預期。

具體看,4項指標提前實作,分別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能源綜合生產能力。

5項指標快於預期,分別是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森林覆蓋率。

7項指標基本符合預期,分別是GDP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城鎮調查失業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預期壽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堅持在開發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提高。」鄭柵潔表示,兩年多來,公共服務品質和水平不斷提升,全國城鎮兩年半累計新增就業3153萬人。2022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分別提高9.1%、14.3%。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57億人、2.4億人、2.94億人。

此外,截至目前,綱要圍繞重點領域戰略任務提出的102項重大工程計畫中,96項進展符合預期,6項基本符合預期,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戰略任務落實。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是「十四五」時期的「關鍵詞」之一。鄭柵潔表示,兩年多來,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實體經濟根基鞏固壯大。

制造業有利競爭持續增強。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7.8%,占全球比重穩定在30%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8%、占GDP比重超過13%,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新能源發電裝機量、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國際市場份額等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到665萬台,比2020年增長近3倍。

高端產業和重大裝備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營運,F級50百萬瓦重型燃氣輪機投產,國產核磁共振儀器實作量產,光伏電池、元件產量全球占比分別達到90.3%和84.8%。

數位中國建設加快整體布局。5G網路建設全球領先,截至2023年8月累計建成基站313.8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城區和縣城。「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實施,算力總規模居世界第二。

產業發展背後,是科技力量的持續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步伐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成效初顯。」鄭柵潔說。

77個已布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投運35個,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科技成果。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其研發經費投入占全社會比重超過77%,全國技術合約成交額達到4.8萬億元,企業貢獻了超過80%的技術吸納。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體制更加健全,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7萬件,穩居全球第一。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綱要強調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兩年多來,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20年的74.7%提高到2022年的82.9%,強大國內市場對全球資源要素的重力場效應不斷顯現。」鄭柵潔說。

例如,居民消費持續恢復增長。消費經受住疫情沖擊並呈恢復性增長,重新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6.8%。

但鄭柵潔同時指出,總需求不足仍是當前經濟執行面臨的突出矛盾,特別是最終消費占GDP比重偏低。必須加快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並有效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改善收入增長預期,從根本上提振居民消費。

鄭柵潔表示,進一步推動綱要實施的主要舉措之一就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確保經濟加速恢復和保持穩定增長。

據介紹,相關部門將根據綱要主要指標進展情況分類施策,對進度提前完成、快於預期、基本符合預期的16項指標,繼續鞏固擴大既有成效,防止回落或反彈。對滯後於進度的4項指標,最佳化調整政策,加大攻堅力度,盡最大努力推動完成規劃目標。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1月01日第03版)【編輯:劉星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