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這種政策組合,歷史上是第一次

2024-12-19新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自2010年後再提‘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形成政策組合,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這是宏觀政策目標和思路的重大轉變。

會議內容同時提出「穩住股市樓市」「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田軒表示,這意味著決策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經濟戰略的高度。相較於超常規的行動計劃,未來高品質的切實行動或許更為關鍵。

田軒。圖/受訪者提供

「提高財政赤字率,向市場傳遞積極訊號」

【中國新聞周刊】: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評估中,能看出哪些訊號?

田軒: 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困難評估確實非常充分,包括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及內部困難。而且,本輪經濟工作的決心強大且堅定,會議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包括「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等,表明中國將采取超常規的逆周期調節手段來進一步穩經濟、促發展。

會議提出的具體工作舉措力度較大,透過完善政策工具箱的運用,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同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升級。

【中國新聞周刊】:如何評價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雙擴張」組合?明年應怎樣發力?

田軒: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自2010年後再提「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形成政策組合,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體現出決策層對經濟形勢的準確判斷,以及直面新變化和新挑戰的積極態度。旨在透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來刺激經濟增長,應對內外部挑戰。

貨幣政策方面,未來傳導機制的改善應重視降低融資成本、最佳化信貸結構、重視結構性政策工具的使用,透過降準降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用好各類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經濟等領域的信貸支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強化與財政、產業、區域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政策形成合力,滿足合理資金需求,並對高杠桿行為加強監管,確保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政策工具箱」裏未來值得關註的有降準、降息等總量政策工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如抵押補充貸款(PSL)、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以及創新性政策工具,為特定領域和行業提供支持。

財政政策方面,要促進投資與消費並重,需增加財政支出,提升中央赤字率,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在確保財政永續性的基礎上,舉債空間可再提升10%至15%,每年發行至少2萬億的超長期國債等中長期經濟財政政策規劃。加快推進專項債的發行,合理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計畫資本金範圍,並建立健全專項債績效評價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擴大專項債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如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以及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發展領域。

【中國新聞周刊】:你評價此次財政政策的轉向更為亮眼,為什麽?

田軒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提高財政赤字率」,這是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有過的,之前都是類似「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這樣的表述。這一轉向,是針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壓力做出的科學研判,是跳出過去「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思維,站在更長的周期來進行的宏觀布局。

據測算,2025年若要達到5%左右的合意經濟增長目標,廣義財政支出應較2024年增加2.6萬億元。預計明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赤字率將會從3%提高到4%左右,這樣的好處是有更強的宣示作用,並且不需要從其他地方調入較大規模的資金。

提高官方的赤字率可擴大政府投資,直接提振總需求,並向市場傳遞積極訊號,增強市場信心,鼓勵企業增加投資、擴大生產,引導居民增加消費,從而形成促進經濟增長的合力。

「穩住股市是加強預期管理的 重要抓手」

【中國新聞周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住股市」放在更高站位,具有怎樣的深意?

田軒: 總體上是為了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激發活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同時推進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增強市場制度包容性和適應力,滿足不同投資者和企業需求,推動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

股市是配置金融資源的重要一環,透過穩住股市,可以進一步最佳化市場機制,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改善市場結構。穩住股市也是加強預期管理的重要抓手。透過穩住股市可以穩定市場預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新聞周刊】:會議指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如何理解改革的主線?

田軒: 「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要完成從融資市場向投資、融資均衡發展市場的轉變。未來值得關註的主線包括:加大宏觀政策對金融市場的調節,確保資金供給與融資需求相匹配,實作量的總體平衡;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如最佳化發行上市制度,簡化上市流程,提高稽核效率,透過最佳化主機板、創業板、科創板等市場功能,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加強資訊披露,提高資訊披露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增強市場透明度。

「穩住」和「深化綜合改革」的同時提出,不僅再次確認決策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經濟戰略的高度,並且體現了短期求穩、長期求質優的永續發展理念。

【中國新聞周刊】:「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當前面臨哪些卡點堵點?

田軒: 主要包括入市通道不暢、權益投資比例限制、考核機制不完善、基礎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具體來看,當前中長期資金在進入資本市場時準入門檻較高,且對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資金的權益投資比例政策上限偏低,已無更大入市空間;關於中長期資金考核周期實際偏短、容錯機制不健全,容易受市場短期波動影響導致投資行為短期化,難以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部份上市公司質地不佳,投資價值欠缺,資本市場中長期投資的激勵機制不足,缺乏長期穩定的收益預期;入市後面臨資訊獲取不充分、不對稱的問題,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尚不健全,無法滿足長期資金風險控制要求。

【中國新聞周刊】:會議內容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具體是怎樣的探索?

田軒: 這將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創新政策工具,最佳化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管理,加強風險評估與管理,尤其是透過政策幹預加強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範。

具體來看,中央銀行可能會進一步細化宏觀審慎監管指標,如調整逆周期資本緩沖要求,增強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不斷完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積極探索逆周期調控與金融穩定間的平衡點。深化與金融監管部門的協作,形成合力,探索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重框架下,對金融市場進行更為精準的流動性調控。

中央銀行可能會創設更多新的金融工具,增加對債券市場的參與,探索更多支持股票市場的措施,如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等,調節市場流動性,穩定資本市場。觀察、評估金融市場風險,在必要時,中央銀行可能會采取更加積極的市場幹預措施,如調整準備金率、利率等,阻斷或弱化金融市場風險累積,維護金融系統的整體穩定。

7月4日,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研發人員在先進光子器件工程創新平台化學區作業。圖/視覺中國

「供給側改革的新思路」

【中國新聞周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背後的難題是什麽,如何整治與規範?

田軒: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一個值得關註的表述是「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這是供給側改革的新思路。

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所謂「內卷」,簡單來說就是過度競爭,意味著沒有企業能提出新的盈利模式或新的利潤增長點,結果就是所有人都在存量市場中賽局,會導致企業利潤下降而進行降本增效,進而導致產品與服務品質降低,不利於技術創新與行業進步。同時,無底線的價格「內卷」,一旦形成持續的物價下行預期,消費者會選擇持幣觀望,從而延遲消費。

「內卷式」競爭現象持續存在,背後的難題和堵點主要包括資源有限、市場機制不合理、資訊不對稱、缺乏合作等。

要針對以上問題進行重點整治與規範。需改善營商環境,尤其是要破除地方政府行政幹預、制度壁壘和區域保護主義;健全市場競爭機制,最佳化資源配置,鼓勵市場合作與資訊共享,減少不必要的競爭;同時發揮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的作用,減輕個體在競爭中的壓力,促進公平競爭。

解決這一問題,根本的方法是將存量轉化為增量,透過政策激勵和支持,鼓勵企業和個體透過進行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等手段擴大市場規模,走差異化競爭路線,創造出更多的市場增量,落實中央關於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部署。

【中國新聞周刊】:你曾建議,必須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長期仍要以「改革」為關鍵詞解決關鍵結構性問題。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田軒: 需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包括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確保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不受影響,同時,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教育人才體制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推動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

例如,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和財稅制度改革等,促進收入分配的相對公平;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力度減稅降費、最佳化轉移支付制度,並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等,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還要推動資本市場改革,以全面推行註冊制為引領加快推動資本市場生態系的重塑,提升直接融資比重,並透過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引入中長期資金、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降低金融杠桿等方式,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田軒為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記者:王詩涵

編輯:閔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