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鄉村行·看振興|河北新河:「土特產」鋪就振興路

2024-01-11新聞

新華社石家莊1月11日電 題:河北新河:「土特產」鋪就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鞏誌宏、蘇凱洋

在蓮藕基地,搶收工作熱火朝天;在食用菌「方艙」,羊肚菌長勢喜人……近日,記者走近河北省新河縣一些特色產業基地,看到農民正忙著備戰春節市場,「冬閑」變成了「冬忙」。脫貧摘帽以來,當地幹部群眾抓住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強化科技賦能,形成政策合力,讓「特」字號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鄉村產業「特」字當家

當下,在新河縣西流鄉西董村蓮藕種植基地,村民正忙著搶收。「這片藕田占地1000多畝,平均每天能挖1萬多斤,永續挖到四五月份。」基地負責人穆平均說。

西董村黨支部書記陳宏寬介紹,藕塘所在地塊地勢低窪,曾因沙化、低產荒廢了不少年頭。自從引進蓮藕種植,「坑塘」變成了「聚寶盆」,不僅帶動了農戶增收,每年還為村集體增加20多萬元收入。

新河地處黑龍港流域,歷史上曾飽受旱澇、鹽漬災害之困,曾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面對產業基礎薄弱、發展規模小等現狀,新河主打「特色牌」,從技術、規模、品牌、市場等入手,精準培育特色農業產業,近年來先後建立20多個特色種植基地,全縣特色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同時,他們建立品牌聯合體,引導特色農產品組團發展。

為了發展「特」字號產業,當地還在「鏈」上做文章、「融」上下功夫。2023年,新河與北京新發地實施戰略合作,帶動多個千萬元示範計畫落地,推動鄉村產業提檔升級。

如今,新河建立了生豬、食用菌、鴨業等多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科技」賦能註入動力

將液體菌種滴入培養皿,再放入到溫控裝置中……在新河縣眾樂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液體菌種培養室,技術員正在有條不紊地操作。

「2017年,我們把培育的菌種供給合作社,但由於缺乏技術人才,最初兩年產量很不穩定。」長期對新河食用菌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的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李守勉說。

她意識到,授人以「種」不如授人以「技」。2019年起,李守勉團隊每年派2到3名研究生,「手把手」教授當地人食用菌培育技術。目前,眾樂合作社已初步實作羊肚菌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新河先後聘請10名珍稀食用菌專家,攻克「南菌北種」技術難點,培育了金耳、羊肚菌和猴頭菇等10類珍稀食用菌品種,並形成菌種研發、菌棒銷售、食用菌種植及加工的產業鏈。

為了實作科技賦能特色產業,近年來,新河縣堅持「內培外引」,一方面培養和用好「土專家」「田秀才」,一方面和高校合作引進技術團隊,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註入科技動力。

目前,新河已建立健全三級專家服務體系,開展科創小院、創新驛站等建設工作。他們還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實作脫貧村科技培訓及服務全覆蓋。

「透過近年來的科技支撐行動,不僅培育了眾多新的特色品牌,還推動了產業更新換代。」新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丙強說,「以葡萄為例,過去主要靠露天種植,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現在升級為大棚種植富硒葡萄,不僅抗風險能力強了,還能賣上好價錢。」

政策合力保駕護航

近年來,新河強化農業產業服務的政策支撐,從財政、土地、保險等方面培育特色產業,健全鄉村產業體系。

在西流鄉南馬莊村,5個使用現代生物技術種植食用菌的「智慧方艙」已投入使用。村黨支部書記孫立嶺說,一個「方艙」使用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5.5萬元,每年按投資額6%返還給村裏,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4.65萬元。

2021年以來,新河累計使用銜接資金1.3億元,支持生豬養殖等14個特色產業計畫發展,撬動社會投資9.5億元。

為讓群眾充分享受到產業發展「紅利」,新河完善產業聯農帶農機制。其中,銜接資金計畫收益向監測物件、脫貧人口傾斜,重點支持這部份人群發展生產增收。明確銜接資金投資計畫建成後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村集體每年可獲得一定比例收益分紅。

為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新河在每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中,預留不少於10%的指標給予保障。新河還開展價格指數保險、全產業鏈保險等試點,為特色產業「保駕護航」。

政策的有力支撐,推動了產業發展對農村和農民的反哺。2023年前三季度,新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8元,增速7.6%。其中,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為12641.83元,較2022年增長12.1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