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心怡 袁森
拉薩往北,廣袤無垠的雪域高原上,絢麗的格桑花正映襯著當地的日新月異。
這裏是那曲,西藏的北大門,中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平均海拔4500公尺,面積相當於4個浙江的大小。30年前,浙江與那曲兩地在對口援藏的旗幟下相遇,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從「浙」到「那」,30年來,一批又一批浙江幹部人才在羌塘大地書寫傳奇,組團式援藏、智力援藏、產業援藏一系列援藏新模式,推動那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
目前,浙江已累計選派十批645名援藏幹部人才,累計投入援藏資金61.63億元,實施援助計畫438個。在幹部人才的推動下,浙江小區、浙江中學、人民醫院、城市書房……一大批標誌性工程落地生根,那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近,記者奔赴高原,追尋浙江援藏的銘印,傾聽那裏正在發生的故事。
西藏那曲市 記者 李心怡 攝
「日子越過越好了」
青藏高原之上,疾馳的汽車不知越過了多少個山頭,終於抵達那曲。
幹凈寬敞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排排新落成的房屋從眼前晃過。寧波新村居民達嘎熱情地將我們迎進屋內,為遠道而來的客人端上一杯酥油茶。
「日子越過越好了。」達嘎用並不熟練的普通話聊道,「原先,八九個人擠在一間土房子裏,現在搬進了寧波新村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寬敞又舒服。屋子裏還有客廳、臥室、佛殿,燃料房和院子也都具備。周邊設施也很方便,孩子步行走到學校只要五分鐘,去衛生院看病六七分鐘就能到。」
2023年,在第十批寧波援藏工作群組的幫助下,達塘鄉寧波新村完工建成,總投資1387萬余元,建築面積8234.46平方米,共有55套房,主要分配物件是達塘鄉的貧困戶。現在,這裏住著258位元居民,實作了水、電、路、訊、網全覆蓋,成為高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看到我們,這裏的農牧民大多說得最多的是「紮西德勒」,真心感謝浙江援藏幹部們的關愛和幫助。
寧波新村全貌 浙江援藏寧紹工作群組供圖
在那曲市色尼區,醫療和教育條件的顯著改善,成為居民生活變化最直觀的體現。曾幾何時,高原上的醫療資源匱乏,許多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如今,隨著浙江醫療援藏計畫的深入實施,一座座現代化的醫療設施拔地而起,先進的醫療裝置和技術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健康福音。2010年至今,浙江共投入醫療援藏資金3.7億元,實施醫療援助計畫42個,捐贈大型醫療裝置20余套。
「以前看病要跑很遠,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方便的醫療服務。」斯定哢村的村民美巴感慨道;一名被浙江援藏醫生透過小針刀微創手術治愈疾病的藏族老人,特地趕了十幾公裏路,淩晨6時就在醫院門口等候,只為了親口向醫生致謝;「謝謝浙江援藏醫生」,當地很多患者,特地學習了這句普通話……
近年來,浙江援藏醫療隊還透過「組團式」幫扶,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一系列「擡頭挺胸」、「甬有健步」等醫療援藏計畫,成功救治了眾多脊柱畸形和關節病患者,讓高原上的生命之樹更加茁壯。
教育同樣是浙江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的援藏教師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雪域高原,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還透過「傳幫帶」的方式,提升了當地教師的教學水平。
如今,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每年都有機會被送到浙江接受委培,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開闊了視野,增強了自信;浙江援藏對口支援的重點計畫——拉薩那曲第一高級中學,2024年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總體上線率為100%、本科率超96%、重點本科率近69%。
在那曲,群眾都熟悉一條路,叫「浙江路」。
長達3公裏,這是那曲的第一條混凝土路,自2001年浙江第二批援藏人修建以來,已成為那曲當地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兩邊商鋪林立,在此開特產店的平措朗傑一邊打包著網上訂單,一邊樂呵地說著:「浙江人給那曲帶來了市場、商場、電影院、學校……」
有形的「浙江路」不斷擴建著,背後無形的「浙江路」也正在幾代援藏人的接力下,越走越寬、越走越長、越走越鮮亮。
一所所那曲杭州希望小學在高原落地開花,點亮了藏北孩童的求學夢;
「溫暖嘉·色尼城市書房」的建成豐富了色尼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甲崗水電站讓申紮縣徹底摘掉了「無電縣」的帽子;
9個景點深入改造計畫為比如縣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
在羌塘大地,當地日新月異的生活和浙江早已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色尼區城市書房 記者 李心怡 攝
從「0」到「1」的產業造血
幫,就要幫到點上;扶,就要扶到根上。助力那曲經濟社會發展,產業是最有力的支撐之一。
針對那曲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浙江援藏工作群組把產業援藏作為促進當地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努力實作援藏計畫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2020年4月,第一個實體產業援藏計畫——西藏長榮娜秀集團有限公司落地比如縣。「這是那曲第一個智慧制造計畫。」總經理葉萬華介紹,投產僅四年間,企業營業收入從2020年的1600萬,增長到2023年的1.03億元,不僅成為當地最大的制造企業,更持續增資,在冷鏈配送、酒店旅遊等產業多點開花。
西藏長榮娜秀集團生產車間 袁森 攝
除了經濟效益外,西藏長榮娜秀集團有限公司還促進了當地的社會就業,362名農牧民在家門口端起了致富「產業飯碗」。30歲的仁吉是企業的一名員工,「進公司兩年多來,我不僅學會了制衣技術,還因為表現出色被提升為小組長。公司很註重培養人才,給了我們很大的學習成長空間。」仁吉說,他現在的年收入近30萬元,家裏的生活條件在逐漸變好。
地域廣闊的那曲,坐擁色林措、薩普神山等天然資源,然而與西藏拉薩、林芝等地相比,仍缺乏成熟的文旅路線和景區。
經過細致調研,浙江第七批援藏幹部決定將夯錯國家濕地公園資源利用起來,建成一個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文化旅遊集聚區。就這樣,第七批謀劃計畫,第八批執行建設方案,第九批完善各項設施,第十批投入營運……
去年8月,景區正式開放,實作了色尼景區「0」的突破。眾多自駕遊客、鳥類愛好者和星空迷專門從全國各地趕來,短短幾天吸引了千余遊客,為當地農牧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和特產銷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那曲夯錯濕地暗夜星空景區 記者 李心怡 攝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4500公尺的高原,我們見到了「浙江老鄉」——產自杭嘉湖地區的湖羊。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農機開發中心的組織下,20只湖羊歷經4天3夜,跨越近4000公裏,來到那曲新家。「與當地繁殖周期較長的色瓦羊、多瑪羊不同,湖羊一年兩胎,一胎多羔。多生一只,牧民就能多三四百元收入。我們希望能把更多元的品種推廣開來,將品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幫助那曲肉羊產業發展。」浙江援藏幹部、那曲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金勇滿懷期待,「其中5只母羊已經懷孕,今年10月將產下湖羊寶寶。」
除此,強大的浙商優勢,也在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
30年來,幾萬浙商前赴後繼在雪域高原投資建設了各類產業計畫,參與到建設西藏的事業中。今年6月,浙江援藏招商引資計畫那曲浙江大酒店開工。這是那曲市第一個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綜合性酒店,由西藏浙發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預計2026年底可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計畫總投資2.7億元,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設有近160個標準客房、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就餐,還有超2000平方米的生態園。
「發展是永恒主題,變‘輸血’為‘造血’,才能打通那曲的發展‘筋脈’。」在第十批浙江省援藏指揮部指揮長、那曲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董旭斌看來,從初期改善民生到現在發展產業,帶動當地農牧民共同富裕,浙江「組團式」援藏變的是形式和內容,不變的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核與初衷。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每一批援藏人在入藏的第一天,都會把從浙江帶來的水和土,撒在那曲的土地上,自此,家鄉與他鄉,水土相融。
在他們撤離那曲之際,也會經歷一場深刻的惜別:當地幹部群眾爭相送別,每個援藏人都被圍繞在層層疊疊的哈達裏。浙江第一批援藏幹部姜軍在返浙後寫道:「風雪唐古拉,夜困無人區,歡歌賽馬會,策鞭蒼茫間……民族交融的感動,至今縈繞在心。」
30年,浙江與那曲人民的心越貼越近,情越來越濃。
今年8月,一群來自那曲比如縣的小朋友,來到浙江紹興開展「浙裏石榴紅」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到了紹興,我看到了和這裏完全不一樣的景象,非常震撼。我們去了魯迅故居、瓷器小鎮、唐詩之路博物館等景點,還在米果果小鎮親手制作了年糕。第一次嘗到年糕的滋味,心裏美滋滋的。」比如縣第一小學六年級的旦增梅朵同學回憶起這次經歷,臉上掛滿了笑容,「這一路,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來自新疆、四川不同民族的小夥伴,同坐一輛大巴,彼此交流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慣,收獲了很深的友誼。希望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讓同學們走出大山,開拓眼界。」
比如縣旦增梅朵同學 袁森 攝
跨越萬裏地域界限,這樣的交流交融活動,時常在浙那兩地上演。
在拉薩那曲第一高級中學,除了援藏教師給學生上課,當地的學生也會一周一次,為浙江的老師上課。他們上的,是藏文課。角色互換中,滲透出融合與理解。
今年高二的學生永忠羅布和次仁桑瓊是授課的小老師,「他們回到浙江以後,也會傳遞我們的藏文化,把民族的特色帶到江南水鄉。」永忠羅布說。
校長潘誌君是開設藏文課的提議者,他說:「把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學中,激發孩子們養成自覺、自信、自主、自強的陽光品格,更拉近了援藏老師和學生們的距離。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與此同時,浙江還不斷拓寬那曲籍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幫助更多的青年才俊赴浙江等區外穩定就業。「高校畢業生‘組團式’區外市場就業,給了我更加廣闊的舞台,在台州工作一年多了,我深切感受到浙江的溫暖,無論是住房還是出行都有保障。」就業於台州一家通訊企業的那曲嘉黎籍大學畢業生益西措姆說。
為最大限度留住在浙就業的西藏籍高校畢業生,浙江援藏設立了「那曲市駐浙就業服務聯絡站」,組織輸送那曲籍人員來浙就業,並做好跟蹤服務。2023年,建立首批「組團式」就業援藏基地4家,以「組團式」招聘、「引線式」匹配、「管家式」服務,開發專項崗位200個,專門吸納西藏那曲籍高校畢業生。截至目前,在浙就業的西藏籍人員2842人,那曲籍638人。
在援藏力量的幫助下,近年來,像益西措姆這樣在區外就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象征雪域高原民族團結的「格桑花」,隨著時代的進步,飛越千山萬水,紮根於祖國各地。
這是民族團結和諧共進的樂章。30年一段征程,伴隨藏北草原一年又一年牧草返綠,相隔千裏的山海情誼還在不斷被續寫。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