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銳眼
美的、海爾在海外市場的競爭,正在白熱化。
先是7月4日,「老大」美的集團旗下的泰國空調工廠跟合作方舉行了12MW光伏計畫合約簽約儀式,這被視為美的綠色智慧制造海外拓展的又一突破。
緊接著,7月18日,「老二」海爾智家宣布,擬耗資約合10億元人民幣,收購瑞典伊萊克斯旗下老牌南非熱水器公司ESA的全部股權,殺入南非市場。
赴港上市,美的大跌
種種跡象表明,兩家巨頭,尤其是美的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的腳步越來越快。
擴張業務得花錢。錢在哪?得向股市要。
7月24日, 美的集團 公告披露,公司近日收到監管部門出具的【關於 美的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 美的集團擬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6.51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接下來,美的還需要獲得香港證券部門的批準。不過,獲得監管備案已經標誌美的赴港上市邁出關鍵一步。
美的是沒錢了嗎,否則為什麽赴港上市?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單從財報表面情況來看,美的不差錢。
2023年,美的集團賬上有貨幣資金816億元,另外還有538億元的貨幣性投資產品(也就是理財產品)、806億元的非流動資產(主要是貨幣性投資產品、大額存單),以及一些其他資金。
如果刨去461億的長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144億流動負債、32億的應付債券等負債, 美的集團2023年大概有將近1700億資金。
而從今年的一季報來看,美的集團的業績和現金流情況均不錯。
今年一季度,美的實作營收1061.02億元,同比增長10.22%;凈利潤90億元,同比增長11.91%;扣非後凈利潤92.37億元,同比增長20.39%;經營性活動現金流139億元,同比增長50%。
事實上,一季度美的集團股價表現也確實強悍,當季暴漲18.5%以上。
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很完美,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2024年一季度,美的集團的應收賬款飆升到了399.78億,這比2023年末暴增70.94億。而公司2023年的應收賬款比2022年又多了40多億。
一般來說,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會讓壞賬風險激增,如果無法及時收回,企業為這些賬款自行墊資過多,自身的資金流動性、資金使用效率都會受到破壞。
由於流動性等問題,港股的估值明顯比A股低,赴港上市相當於稀釋A股投資者權益。因此,A股公司赴港上市,一般都會導致股價下跌。
今年年初,安井食品赴港上市的相關訊息導致其股價短短幾天就暴跌超過20%。
美的集團在7月24日披露赴港上市相關訊息之後, 當天其股價大跌近4%。
盡管這跟當天A股普跌可能有關,但同行的對手跌幅都比它少也是客觀事實。
當天,海爾智家下跌1.82%,格力電器下跌2.47%。
而最近三個交易日,美的集團已經大跌近7%。
國際化程度,美的輸給海爾
美的雖然在年度營收上以3700多億明顯壓制海爾的2600多億,但論國際化程度,美的真的輸給了海爾。
在營收構成上,2023年,海爾是51.9%的營收來自海外,占了半壁江山以上。而美的是40.56%的營收來自國外,較海爾差距明顯。
海爾在歐美日韓這些經濟發達、消費者購買力強、產品能賣到高價的國家,已經是主流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有口皆碑。
而美的在非洲、中東、南美、印度這些不太發達的地方存在感更強。 在已開發國家的消費者心中,美的應該是明顯不如海爾的。
欠已開發國家的市場空間雖然更廣,但使用者受制於消費能力,對低端產品的需求更大,並不容易賺錢。
海爾在海外市場基本都是在賣自有品牌,而美的的海外業務中,自有品牌占比不到40%,60%以上是貼牌代工別家品牌。 這會給人一種「低端」的感覺,顯然不利於擴充套件知名度。
其次是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的能力上,海爾在2020年底就成功赴港股上市,領先了美的好幾年。
在更早的2018年10月,海爾就已經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利用全球資本市場融資擴張。
在海外無論是開工廠還是搞並購,一般都需要將國內資金轉到海外帳戶,然而這面臨著種種限制。只有直接在境外募集資金,方才能「近水解近渴」。
海外資本市場為美的集團提供「彈藥」,是公司實作全球化的物質基礎,也是其在海外市場試圖超越海爾的關鍵所在。
海外市場,美的前途所在
目前,美的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年營收分別超過2200億、1500億,海爾在國內和海外營收分別大約為1250億、1350億。
由此可見,美的在國內規模明顯碾壓海爾的同時,在海外市場並沒有占到多大便宜。
「國內強、海外弱」是美的集團現狀。在之前的招股書中,美的直言,在港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全球科技研發、智慧制造體系的持續建設及供應鏈管理的升級、完善全球銷售渠道和網路,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
目前的國內市場,各種行業大打價格戰,愈發內卷。長此以往,產品利潤自然越來越低。再加上房屋銷售面積的下滑,處在「房地產後周期」的家電行業,正在面臨持續沖擊。
從2006年起,美的就開始在海外投資建廠,也買過日本東芝家電、德國庫卡機器人等公司,但單就海外市場的實際效果來看,似乎並不太理想。
美的集團在2021年時說,到2025年海外收入要突破400億美元,按照現在匯率算,相當於2900億人民幣。
2023年,美的海外收入為1500多億,要想達到400億美元,得在未來兩年增長近一倍才行!
在傳統的家電行業,這顯然是個巨大的、艱難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美的突然不可思議的大爆發,或者成功並購了海外家電巨頭。
海外市場,是前途所在、命運所系。 美的決不允許在國內遙遙領先海爾的情況下,在海外市場卻輸給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