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吉隆坡2月16日電 通訊:共同建設 共同發展——記「一帶一路」計畫中的中馬建設者
新華社記者汪藝 毛鵬飛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馬東鐵)雙文丹2號隧道內悶熱潮濕,鉆機隆隆作響。從隧道裏走出來,頭戴安全帽、身穿防護反光衣的康福生已是滿頭大汗。
康福生今年38歲,2021年加入馬東鐵計畫,目前擔任計畫八分部總工程師。談論起所負責的隧道、橋梁、涵洞等方面的技術問題時,康福生專業、熟練。
設計全長600多公裏的馬東鐵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建)承建,被視為連通馬來西亞東西海岸的「陸上橋梁」。今年春節前,施工全線已有27座隧道實作貫通,13座車站實作開工,按期實作鋪軌關鍵裏程碑目標,正線鋪軌超過70公裏。
過年期間,雙文丹2號隧道施工現場附近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喜慶的福字。不過除夕當天,施工人員仍在緊張忙碌。
康福生向記者介紹說,雙文丹2號隧道是他們八分部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隧道不良地質風險高,環保要求嚴,工期緊張。「我們透過多種方式第一時間獲取洞內施工環境參數,為隧道施工提供科學數據支撐,確保隧道安全施工。」
康福生技術的熟練離不開多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計畫上的歷練。2014年,他第一次派駐海外,參與了肯亞蒙內鐵路建設。2018年,他又在奈及利亞凱菲路改擴建工程計畫部任計畫總工程師。工作任務從相對容易到更加系統綜合,康福生應對各種困難和復雜條件的能力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他親歷了中國在海外施工技術的叠代發展。
「施工工序從傳統模式以人力工作為主,到現在新的機械裝置和資訊化系統的套用,使得管理標準更高更嚴。」他介紹說,在施工策劃期,八分部就引入了三臂鑿巖台車、濕噴機械臂、錨桿台車等裝置,依托資訊化管理平台,打造標準化工地,實作隧道施工安全、品質、進度的全過程受控。
馬來西亞員工石億賢就是一位資訊化時代的工程人。他2022年9月加入馬東鐵計畫時,先進的工程機械、智慧化的管理平台已在計畫建設管理中廣泛套用。
在他眼裏,中方的管理者技能全面,接觸的工程型別多,並且幹勁兒十足,「每天都很拼」。
一年多來,石億賢的角色也從工程師成長為八分部與馬來西亞監理、業主及環境、水利等政府機構溝通的「橋梁」。「溝通協調工作豐富了我的經歷。希望以後可以學到更多技術,更順暢地對接與不同部門的工作。」
據了解,2023年,馬東鐵全線中外員工已達兩萬余名,其中外方1.8萬余名,約2000家馬來西亞企業參與建設。
雙溪都亞新村2號隧道安全順利貫通,大巴耶車站開始現場施工,三分部54號橋連續梁順利合龍……春節前後,馬東鐵計畫啟動勞動競賽,激發全線員工建功立業熱情。
「我們將牢記初心使命,立足崗位,與馬來西亞同事攜手努力,為馬來西亞建設連線東西海岸的‘陸上橋梁’。」康福生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