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遊戲PalWorld【幻獸帕魯】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銷量就達到了800萬份,這款遊戲受到追捧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它集合了寶可夢、方舟生存前進演化等很多玩法,是公認的究級縫合怪。在數位圈裏也有一家廠商搞起了縫合的玩法。
MINISFORUM銘凡在2023年底的時候發售了一款很有意思的產品,他們把一顆效能強大的intel酷睿i9-13900HX處理器縫合到了ITX主機板上,讓原本用在高端遊戲本上的CPU也能裝進桌上型電腦的機箱裏。
這款產品就是MINISFORUM AR900i。在和大家分享我的使用體驗前,先用表格列出了這款產品的大致規格,帶著這些數據往下看會更加透徹地了解這款產品。
懂硬體的朋友應該能看出這款主機板的配置是多豪華,單憑24核心32執行緒那麽多框框就讓人流口水了,你們對它的效能表現是不是很期待?
這款主機板采用了全黑化的配色,從PCB板到散熱鰭片一水兒的黑色。和常見的ITX主機板相比AR900i主機板在散熱上做了加強,內建了四熱管散熱器,固態硬碟位也設計了主動散熱風扇。比起體型更小的迷你主機在散熱方面做得更強,可以釋放出CPU更多的效能。
開箱部份非常簡單,因為它的包裝裏除了主機板之外,附送的配件並不算多。除了各種固定螺絲和I/O擋板之外最大的配件就是WiFi天線。
AR900i主機板附送的I/O擋板需要額外安裝,比起一體化的擋板需要多擰兩顆螺絲,用來加固主機板和擋板的連線。
WiFi天線的底座設計得很寬大,並且帶有磁吸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吸附在鐵質機箱上。這種延長式的天線比起固定在機箱後面的天線用起來更靈活,可以擺放在桌面上或者直接壁掛,減少對無線訊號的影響。
記憶體介面
大多數ITX主機板都會采用標準的DIMM記憶體插槽,AR900i主機板使用的是SODIMM插槽,支持筆記本記憶體條。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主機板上省出更多的空間給其他硬體,讓主機板的擴充套件性更強。
AR900i主機板目前可以支持DDR5 5600MHz的記憶體,容量能支持到64GB。我這次使用AR900i主機板裝機用到的是兩條16GB 5600MHz的記憶體,不管是用來打遊戲還是簡單地剪剪視訊都綽綽有余。
PCI-E插槽
主機板上有一條PCIe 5.0×16 插槽,可以用來插接獨立顯卡。為了測試不同配置下整機的效能,這次裝機用到的顯卡有intel Arc A750和RTX 3070Ti。
M.2介面
說到M.2硬碟介面就讓人很興奮了。首先給到的驚喜是主機板正面的M.2插槽上設計師加入了主動散熱風扇,這對以後使用高發熱量的固態硬碟會相當友好,不用擔心過熱降低硬碟穩定性。
風扇的規格是50mm×50mm,轉速未知,在開放的狀態下工作雜訊幾乎都聽不到,裝進機箱裏雜訊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大多數ITX主機板的正面只會給一個M.2硬碟位,而AR900i主機板直接塞進了兩個。全部支持PCIe 4.0規格的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的固定卡扣使用了可以插拔的快拆卡扣,和用螺絲固定的方式比起來安裝更加方便,也不需要螺絲刀等工具輔助。
主機板的背面同樣也有兩個M.2插槽,固定方式和正面都是一樣的快拆式卡扣。這樣整個AR900i主機板上就有了4個固態硬碟位,並且全部支持PCIe 4.0規格,對於需要大容量儲存的使用者不用擔心硬碟位不夠用。
供電和散熱
主機板的供電介面緊鄰著記憶體插槽,是常規的24Pin介面形式。
CPU的供電介面為8Pin,在固態硬碟風扇的旁邊。13900HX的基礎功耗為55W,intel給出的最大睿頻功耗為157W,一個8Pin介面足夠提供穩定的供電需求。
因為主機板上整合了一顆i9-13900HX,銘凡順手就把散熱的問題給解決了,省去了使用者自己安裝散熱器的麻煩(散熱風扇還是要自己加裝的)。
散熱鰭片數量為51片,全部做了黑化處理。散熱片的高度約為37mm,即使是加裝了散熱風扇,整體尺寸也不會超過70mm,可以裝進超薄的機箱裏面。
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到散熱器內建了4根熱管,直徑約6mm。銘凡把AR900i主機板上的13900HX功耗設定在了約100W,這樣的散熱器用來壓制熱量是很輕松的。
散熱器的安裝孔位支持120mm規格的散熱風扇,風扇不會和旁邊的記憶體產生幹涉,從散熱鰭片中間流出的風還能有一部份吹到記憶體,順便也給記憶體進行了降溫。
主機板背面也有一塊面積很大的散熱背板,為了增加散熱面積在表面做了凹槽設計。
拆掉散熱背板後可以看到在南橋芯片的位置貼有導熱貼,增強導熱效果。
散熱背板後面就是HM770的芯片組了。
I/O介面
ITX板型的主機板因為體積的限制,一般I/O介面的數量和種類都是夠用就好。AR900i主機板的介面就包括了一組3.5mm音訊介面、2.5G有線網口、2個USB 2.0介面、2個WiFi天線介面、BIOS復位按鍵、Type-C介面(USB 3.2 Gen2)、DP 1.4介面、HDMI 2.0介面和2個USB 3.2 Gen2介面。
在安裝了擋板以後,整個I/O介面看起來更舒服了。
AR900i主機板的體積非常小巧,甚至比一台switch都要小很多。但是因為一顆i9-13900HX的加入,讓它的效能直接拉滿。如果再加上一塊效能足夠強的顯卡,完全不輸那些笨重的桌上型電腦。下面就來看看AR900i主機板上i9-13900HX處理器的真實實力。
這次裝機我選擇了13900HX核顯、intel Arc A750和RTX 3070 Ti三種不同級別的顯卡來測試整機的效能。其他硬體配置為:英睿達DDR5 5600MHz 16GB×2、Lexar NM 800 1TB。
i9-13900HX有著8個效能核心、16個能效核心,總計24核心32執行緒。效能核的最大睿頻為5.40 GHz,能效核的最大睿頻為3.90 GHz,比桌面版的i7-13700K還要強大不少。
3DMARK的CPU Profile測試中13900HX的1執行緒分數為1144,最大執行緒分數為11708。
在CINEBENCH 測試中R20單核/多核成績為782和10417,R23的單核/多核成績為2058和27148,R2024單核/多核成績為124和1494。
三種不同顯卡的魯大師綜合測試成績分別為13900HX核顯-1701349、Arc A750-2106778、RTX 3070 Ti-2237573。
PCMARK10的綜合測試分數為13900HX核顯-6376、Arc A750-8392、RTX 3070 Ti-8567。
3DMARK Fire Strike和Time Spy測試成績分別為13900HX核顯-Time Spy 964/Fire Strike 2882、Arc A750-Time Spy 12874/Fire Strike 25748、RTX 3070 Ti-Time Spy 15314/Fire Strike 30337。
使用13900HX核顯配置的整機透過了99.9% 的Time Spy壓力測試,在整個測試過程中CPU的溫度在40℃左右撥動,而GPU的溫度在50℃左右撥動,最高溫度沒有達到過60℃。
使用AIDA64進行雙烤,CPU的溫度最終穩定在77℃左右,雖然溫度短暫飆升到過約88℃,但整個系統並沒有出現過熱降頻的情況。由此可見AR900i主機板內建的散熱器再加上一把120mm散熱風扇,足夠應付13900HX的發熱量。
銘凡的AR900i主機板給了使用者一個新的選擇。和常見的ITX主機板比起來出廠就提供了客製的硬碟和CPU散熱器,降低了使用者裝機的難度。如果預算有限或者更喜歡AMD的處理器,銘凡還提供了搭載13650HX的AR650i、Ryzen 9 7945HX的BD790i和Ryzen 7 7745HX的BD770i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