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人工智慧面臨新爭議話題

2024-01-05新聞

參考訊息網1月5日報道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月2日報道,人工智慧已經進入日常生活。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工智慧主要被視為科幻作品和基礎研究的素材。如今,每天有數百萬人使用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或「巴德」等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而專業人士稱這只是個開始。

社會學家、初創企業阿達學習公司首席創新官萊婭·施泰納克說:「人工智慧正在經歷其‘蘋果手機時刻’。」2007年,蘋果智慧型手機的釋出被視為一個轉折點,此後越來越多的人透過手機上網。

施泰納克向德國之聲電台表示,ChatGPT等無需技術基礎知識且易於使用的應用程式「將人工智慧帶到了終端使用者面前,這將影響整個社會」。

2024年,我們將面臨下面這些議題——

深度偽造是否有可能危害選舉?

所謂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在幾秒鐘內憑空創造出有說服力的文本和影像——包括所謂的深度偽造內容,即人們看起來說了或做了他們從未說過或做過的事情。

在這一背景下,專家們擔心,虛假資訊宣傳運動將在2024這個超級選舉年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屆時將選舉出新一任美國總統、歐洲議會以及其他數十個國家的元首和議會。人們擔心,有人可能會透過有針對性地散布深度偽造內容來影響選舉前的公眾輿論或煽動騷亂。

歐盟網路和資訊保安局主任約翰·萊帕薩爾警告說:「對歐盟選舉行程的信任取決於,我們能否信賴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和資訊的完整性。」

深度偽造內容實際會產生多大影響,還將取決於社群網路付出多少努力遏制其傳播。優兔(YouTube)、臉書和照片墻(Instagram)等平台已經推出了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辨識指南。它們將在2024年顯示效果。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屬於誰?

為了開發生成式人工智慧套用,企業正在使用大量互聯網文本或圖片來訓練電腦模型。迄今為止,這都是在沒有得到作者、插圖畫家或攝影師明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

許多著作權人認為這侵犯了他們的智慧財產權——他們正在反擊。去年12月底,【紐約時報】宣布將起訴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OpenAI)和微軟。該報指控ChatGPT背後的這兩家公司未經允許使用了該報刊登的數百萬篇文章。與此同時,包括約翰·格裏沙姆和強納生·弗蘭岑在內的一批美國著名作家也起訴了OpenAI。

其他訴訟正在審理中。例如,蓋帝影像有限公司已經起訴了「穩定」人工智慧公司——圖片生成系統「穩定擴散」模型的幕後公司。首批判決可能將於2024年作出,它們將為現有著作權法如何適應人工智慧時代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誰有左右人工智慧的權力?

人工智慧技術越復雜,企業開發和訓練相應模型的難度就越大,成本也越高。因此,數位法律專家警告說,越來越多的知識將集中在少數有影響力的企業手中。

非政府組織「即刻準入」的範妮·希德韋吉在布魯塞爾向德國之聲電台表示:「涉及基礎設施、計算能力和數據的權力集中在少數幾家科技公司手中,這種情況說明了科技行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她警告:人工智慧技術越是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少數私企就越能決定人工智慧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社會。

怎樣貫徹人工智慧法律法規?

在上述背景下,專家們一致認為,就像汽車必須配備安全帶,人工智慧技術也需要規則。

2023年12月,歐盟經過多年磋商後就人工智慧法案達成一致。這是世界首部專門針對人工智慧的綜合性法律。

因此,在2024年,所有的目光都將投向歐洲監管當局,看他們是否會貫徹新規。此外,已經有跡象表明,關於今後是否以及如何調整這些規則將出現進一步激烈的討論。

萊婭·施泰納克說:「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要做好準備,歐盟和美國會就這些新法規的實際執行進行漫長的辯論。」(編譯/梅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