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不變」的香港還剩23年,之後要怎麽變?
在香港的基本法裏有這麽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行至如今,還剩23年。
23年後的香港會是怎樣?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不論是local還是「新移民」,對23年後的香港是持有怎樣的態度?
ONE
Amber 90後 Local
我個人覺得未來25年的香港無非就是從這兩條路裏選一個:
1.香港內地漸行漸遠,上海逐漸取代香港職能地位
2.香港融入內地,做為大灣區的前哨
第一條路的依據,主要體現在人文,香港年青人有一部份長期對內地訊息是處於無知狀態,最主要家庭、教育原因,20年過去了,這些人已經是社會的半主力軍。
會否對香港社會造成隱患?而香港上層可以將近20年無人撼動,新生產業又均由對岸深圳牽頭。香港本地如何破局?需要利用什麽資源?
第二條路,主要體現政策及執行力,北區建設北區建設北區建設,什麽時候加快北區與深圳南對接,尤其關鍵。
北區建設對香港後20年發展重心極其關鍵。
一是目前香港重心仍在港島,北面新界滿山滿地,要想香港同深圳、內地要更好交流,北區必須建設。
二是樓市,只要政府願意放出北區的地,當然還要考慮有無能力放這個地,這就涉及太多太多太多問題了,總言之敢放地開發,香港一定有路行。
雖然政策上已經規劃建設,但是目前疫情之下,各種問題纏身,其實20年後的香港會是什麽樣,最快5年之內就會交答卷了。
、
很多香港人其實不明白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大陸,就說個很淺顯的數據,疫情期間內地人不來,消費跌了40%。
我看到數位,香港有40%的消費是來自內地人,我不大相信。老百姓每天買吃的、住的、餐館還是以香港人為主,所以我打個五折,不是40%,是20%,那也很厲害。有哪一盤生意你明天的銷售額減了20%,你能活得下去?
很多香港人和內地人的矛盾其實都是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從我身邊的情況出發,其實大多數「香港人」也不過就是近兩代人才移居到香港的,我爸是80年代過來的,而有些人是60年代來的。
你是20年前來的,跟你爸40年前來或者跟你爺爺60年前來的又有什麽分別?要是40年前,你爸來香港被別人歧視,你高興嗎?所以這些都是無知的人。
之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了,大家一起合作賺錢的機會多了,我覺得這些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所以我覺得20年後的香港應該差不多完成了和內地(至少是大灣區)的融合。
TWO
Dailen 85後 港漂金融民工
我自己是在香港從事金融行業的,所以從金融這方面來說吧。
很多人擔心未來香港還能不能保持現在的金融中心地位。
我其實不太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國家有這個地方比沒這個地方好多了。那既然如此,那為什麽國家不出手幫助香港保留金融中心的地位呢。世界的金融中心都是用英語的,都是用普通法的。
香港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的國際金融市場了,按大小沒日本大,但是日本主要是服務於國內的企業,所以北京沒有理由要砍掉自己已經有的第三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另外,現在金融中心靠的是內地的公司,內地的經濟,那些內地公司一定會選擇在香港上市。
幾年前阿裏在美國上市的時候,香港恒隆的董事長陳啟宗就提醒過馬雲小心美國,有合適的時機應該回歸香港。這幾年赴美上市的企業也都紛紛轉港股了。
所以香港未來20年會怎麽樣我覺得不取決於香港本身,要把這個問題抽出來看,其實是中美之間的問題。
而且現在全世界都在量化寬松,瘋狂印錢,現在全世界的錢簡直多得不知道往哪放,大家都在印鈔票的情況下,不是會不會出事,而是什麽時候出事和怎麽出事。
包括內地也有這個問題,QE比美國都不遑多讓,這些錢到底流到什麽地方去成了一個問題,大家也不能都去買金子,因為世界的金子也是有限的。印度人喜歡買金子,俄羅斯現在用國家之力,賣了美元債券就買金。那中國人的錢往哪放?
現在有滬港通、深港通,等等,香港與內地會越來越緊密,特別是在國安法之後,香港,用廣東話來說「 生性了」,普通話的意思也就是懂事了,乖了。相互之間的來往將會越來越多。
THREE
不想透露姓名的××
我覺得20多年很難有個相當明顯的質變,香港還是那個富人喜歡的香港,香港的窮人我覺得很難有像內地那樣全面脫貧的機會。
我身邊的有錢人,特別是有錢還有文化的,最喜歡的事就是去香港買房,當然他們眼中的香港也是比較狹義的,就是港島,幾乎沒見誰去九龍和新界買房的。
其實大陸富豪喜歡在香港置業原因也簡單,就是方便,香港和澳門屬於境外,拍賣的藝術品帶回境內要繳稅,一幅趙孟頫的書法就要交三千萬港元,那有這錢還不如在香港買套房,有時間去看看呢。
相信未來很長時間,香港還是富豪們的首選。至於香港的年輕人,我在英國時就有大量香港學生留英,因為他們在英國可以住別墅,回香港只有小臥室,甚至是飄窗……現在大灣區也開放,他們的選擇是很多的。看他們自己喜歡吧。
從我身邊的同學看,企業家子女基本都選擇定居美國,有些暫時沒去的,也基本都有打算。只有一個去了德國,一個去了日本。家庭比較普通,但學業優秀的,美國畢業後好幾個去了香港工作,可能對於他們而言,父母供出來就竭盡全力了,剩下的路就靠自己了,而香港是最好的舞台。至於香港人,其實他們可以像國內的中產家庭一樣,選擇去泰國生活,只不過泰國工作比較難找,現在還禁止代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