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這回又成焦點了,別看它小,事可不少。214 漁船案就發生在那兒。金門代表團這次來北京那陣勢,可大了,滿心期待,還帶著不少訴求。
哇,這次來存取的那個陣勢,真是夠大的。金門縣議長洪允典打頭陣,「立委」陳玉珍也跟著,還有一群議員和旅遊行業的大佬們,都一窩蜂地跑到北京去了。
他們一到,就提了好多要求,像是恢復旅遊業,還想著大陸的孩子能去金門上學,每個要求都正好打中金門現在的痛點。
這可就有問題了,那些訴求能輕易實作嗎?金門的想法,能像他們希望的那樣,在北京得到滿意的答復嗎?
【背景剖析:金門的尷尬處境】
以前的金門遊客多得很,到處都是商機,現在呢,因為兩岸關系僵化,金門變得冷冷清清。
賴清德上台後,把兩岸關系搞得更僵了。他一邊大力推行「台獨」,一邊又把兩岸交流給斷了。
金門的困境,不僅有外部兩岸關系惡化的原因,還有跟台灣當局的內部矛盾。金門在台灣的政治體系裏,一直處於邊緣位置,資源和支持都很匱乏。
以前金門好幾次「逼宮」,要求把島上的台灣軍隊撤走,還想讓當局建一座連線金門和廈門的大橋,這樣和大陸的經濟往來就更方便了。
金門民眾對台灣當局政策不信任且失望,是因為他們認為當局只顧自己,金門經濟過不下去,島內老百姓也覺得被拋棄。金門現在處境很尷尬,就是內外受壓。
【代表團的訴求:糖果還是籌碼?】
金門代表團這次去北京,那可真是「滿載而歸」。他們的訴求各種各樣,既想讓大陸遊客再去金門,又想推動兩岸學生相互交流,還盼著設立農漁交易平台,甚至想讓金融機構在金門設個點。
看來,金門這回是想狠狠地賺一筆,把能對島上經濟有幫助的機會都給抓住了。
特別是金門經濟困境越來越明顯了,這些訴求就很著急了。遊客回流能救救金門旅遊業,學生交流能增加點文化味兒,農漁交易和金融機構建設就是想多方面抓住大陸經濟的脈搏。
實際上,民間並非全都支持。有網友質疑:「金門是不是把大陸當冤大頭了?撞船事件還沒解決,就來要好處,這算盤打得真響。」
大家都想問,金門這些訴求背後,是不是有「綁架」大陸的意思?而且在兩岸關系這麽敏感的時候,這些訴求是不是有意無意地利用大陸對兩岸和平的期望,來為自己謀利呢?
【台灣當局的雙重立場】
台灣當局在兩岸關系中的角色非常復雜。賴清德作為一個「台獨」分子,一方面在國際上高喊「兩岸脫鉤」,另一方面又絞盡腦汁維持島內經濟利益。這種看似矛盾的雙重態度,實際上揭示了台灣當局的小心思。
賴清德在國際場合上經常大放厥詞,嚷嚷著讓國際社會「抵抗大陸威權擴張」,還拼命推動台灣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他這麽做,擺明了是想迎合一些西方國家的對華政策,以此拉攏國際盟友。
表面強硬得很,實際上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可不小。每年那麽大的貿易順差,對台灣經濟是塊大肥肉,他們哪舍得真切斷!擺出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樣子,實際上,還緊緊抓著錢袋子呢。
這種經濟上的松動,實際上是政治目的的體現:既不想示弱,又想靠經濟利益維穩島內。
【 大陸的應對策略】
大陸對金門的態度,向來是開放且小心的。合作大門常開,但有個前提,要相互尊重、真誠相待。
金門這次帶著一堆訴求過來,大陸肯定不會都拒絕,因為兩岸同胞的關系是割不斷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大陸會隨便答應所有要求。可以談合作,但底線不能碰,尤其在兩岸關系這麽復雜的時候。
對大陸來說,有個非常關鍵的原則,就是得表現出誠意。兩岸之間的合作,不只是利益的互換,更是基於信任的長久關系。就拿最近的「2?14」撞船事件來說,這明顯在信任鏈條上造成了很大的裂痕。
這撞船事件,看似意外,實則是兩岸關系的大考驗。金門處理這事,簡直是在敷衍,大陸能不放在心上嗎?
大陸的態度很明確:想合作?可以,但要先把這塊絆腳石解決,拿出點誠意來。這不僅是為了給受害者一個交代,更重要的是,這是未來合作的試金石。
另外,金門若真想以後與大陸持續深入合作,可能得先把自己的態度搞清楚。大陸對兩岸關系的立場始終清晰明確、堅定不移,任何合作都需建立在穩定、健康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金門不能經濟上依賴大陸,政治上還搖擺不定。金門要是想得到大陸的支持,那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金門就得做出明確的選擇。
【結語】
金門此次來北京,說白了就是想撈點好處,但好處可不是白給的。合作講究你來我往,你得真誠點,別凈想著占人便宜,不然這事可成不了。
常言說得好,狼來了喊多了,誰還信呢?金門要是真想在這場賽局中撈到好處,就得付出真心,不然,最後落得個「雞飛蛋打」的下場,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金門縣民意代表參訪團呼籲加強兩岸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