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添歲月,春滿山河。新春的「年味」,總是叫人那麽盼望。
打鐵花、趕大集、做歡團、扭秧歌、踩高蹺……你聽,這濃濃的「年味」就藏在這些民俗裏。
民間藝人在洛陽2024隋唐河洛文化廟會上表演打鐵花。新華社發(黃政偉 攝)
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市民們在拍照記錄打鐵花的精彩瞬間。(受訪單位供圖)
「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美,為中國喝彩。」
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民間藝人用木板將滾燙的鐵水打向空中,流光溢彩,宛若一場漫天繽紛的「鐵花雨」,引來現場群眾陣陣歡呼,帶來濃濃的年味和喜慶。
「第一次觀看打鐵花的表演,讓我對非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對打鐵花藝人的技藝和勇氣感到很欽佩。」
2月5日,遊客在甘肅蘭州的黃河市集上遊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人們在牛頭崖大集挑選年貨。新華社記者 郭雅茹 攝
過新年,逛大集。年貨市場是「年味」最足的地方。在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的牛頭崖大集,年貨商品琳瑯滿目,往來顧客摩肩接踵。
海鮮水產經營商戶王雅茹說,「偏口魚、黃花魚、鱸魚、敏子魚,都是當地人特別認可的魚,活的(魚)都是基本上賣200多斤,黃花魚基本上(賣)100條以上。」
人們在甘肅蘭州的黃河市集上選購特色美食。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一邊抓緊采買,一邊滿足味蕾,才是逛大集的標準開啟方式。這熙熙攘攘、熱氣騰騰的景象,喚起了多少人的童年記憶,攪動著多少遊子的思鄉之情。
「以前是我的父母帶著我來趕集,現在我帶我的孩子來趕集。」
「趕集的人也都越來越多,幸福感都在臉上寫著呢。」
在宣城市涇縣茂林鎮,人們在制作傳統的年味特色美食小吃歡團。新華社記者 曹力 攝
歡歡喜喜過大年,家家戶戶做歡團。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茂林鎮,過年一直傳承著做歡團的習俗。
搓歡團不僅是一項體力活,還是一門技術活。一根毛竹劈兩半,炒好的糯米和麥芽糖攪拌均勻後,先揉搓成一個個大小適中的團子,然後在竹片之間來回打磨直至外形變得渾圓,再點綴一兩粒紅色的炒米,經過烘幹除濕後,一個個歡團就出爐了。
涇縣茂林鎮茂林社群黨總支書記鳳蔚蔚說,「歡團是茂林鎮一種傳統的年味特色美食小吃,成品的歡團的外表潔白渾圓,有其歡歡喜喜、團團圓圓的寓意。」
歡團,不僅是一道美食,也包含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在盤錦市大窪區的田莊台鎮,龍舞、扭秧歌、踩高蹺一派熱鬧的景象。新華社記者 趙泳 攝
在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的田莊台鎮,龍舞、扭秧歌、踩高蹺一派熱鬧的景象。舞者充滿活力,手持大龍,配合鼓點,用靈動的身姿和表情,將龍的形象和氣勢生動地呈現出來。
遼河口文化研究會會長楊洪琦說,「這個龍舞和其他的地方還不一樣。特別是在頭舞龍之前,要把龍紮起來,就做成一個架子盤起來,把龍頭放在上面,龍尾是形成一個圈。龍舞的狀態也和其他地方也都完全不一樣,所以說保留著傳統的東西。」
郗旺在天津普都青畫社裏刻版。新華社記者 徐思鈺 攝
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給千家萬戶的中國年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天津普都青的木版年畫流傳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普都青木版年畫木刻技藝工藝美術師郗旺說,「普都青年畫中最有名的系列就是娃娃系列,裏邊有一張最經典的年畫叫做‘蓮年有余’,是一個娃娃抱著一條魚,手捧著蓮花的這麽一個形象。」
在漫長的歲月裏,隨著年節風俗的演變,年畫變得豐富多彩。
在天津普都青畫社,郗旺(右)和同事討論年畫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郗旺說,「雖然說時代在變,但年的儀式感還在。普都青木版年畫也在繼承中不斷出現新花樣。現在我算畫社裏年齡最小的傳承人,作為一名年輕人,我覺得年畫不一定停留在紙上。我們畫社也開發了帶有年畫元素的T恤、鑰匙扣、紅包等等物件,展現一種我們作為新時代年輕人對傳統藝術的理解和創新,也希望培養更多年畫愛好者,讓更多年輕人喜歡這門傳統藝術。」
2月10日,市民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遊玩,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新華社發(陳熙 攝)
從東海之濱到西域大地,從平原曠野到雪域高原,民俗活動為千家萬戶帶去「年味」,神州大地在新春的美好氛圍中擁抱祝福與希望。
記者:曲瀾娟、曹力、趙泳、劉懿德、徐思鈺
編輯:吳煒玲、董琳娜
制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訊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