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推進主串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主論壇觀點聚焦

2024-10-16新聞
編者按
勇擔新使命,探索新機制,推進新變革。10月15日,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在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主流央媒負責同誌,相關省份宣傳部門負責同誌,省級主串流媒體以及高校主要負責同誌,互聯網企業負責人分別發表主旨演講,分享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深入推進主串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實作路徑。
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主論壇現場。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傅聰 李健 攝影報道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
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周帙恒
「用政治能力引領新聞能力,用技術能力發展新聞能力,用營運能力支撐新聞能力,從而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10月15日上午,在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分享了人民日報社加快新型主串流媒體建設的三點體會和思考。
一是紮紮實實抓好內容建設這個根本。徐立京說,內容建設要落在機制上。人民日報進一步完善重點專題策劃機制、重點產品審把機制、融媒工作室生產激勵機制、國際傳播統籌機制和輿情監測處置機制,建立全社經濟宣傳協調機制和全媒報道推播機制。
比如,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創的重點視訊專欄「習語」,以豎屏短視訊方式鮮活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大黨大國領袖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深厚人民情懷,已播出110余期,期均閱讀量過億。「這樣高強度、快節奏、大流量的持續生產與良好傳播的背後,是有力的工作機制保障,是高效的跨部門跨領域合作協同。」徐立京說。
二是踏踏實實踐行「四力」。徐立京說,記者「不到現場不寫稿」是人民日報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作為抓內容生產、同時也抓作風建設的有效抓手,人民日報成批次組織青年采編人員蹲點調研,「黨的新聞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永葆優良作風,到現場到一線去發現。」
三是老老實實研究受眾需求、遵循傳播規律。徐立京表示,要以高度的敏感和謙虛的學習態度,加強對不斷變化著的受眾需求的研究,把握不同形態傳播平台與埠的新特點,適應快速叠代的新技術新套用。
「媒體越是智慧化,越要保持對新聞的敬畏,修煉到現場‘采’出好新聞的真功夫,錘煉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優良作風;越是視訊化,越要保持對文字的敬惜,練好文字基本功,錘煉把握多模態多形態媒體樣式與產品的強大基礎能力。」徐立京說。
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劉健:
堅持技術賦能是主串流媒體創新發展的生命線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劉笑雪
「共商主串流媒體如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可謂正當其時、意義重大。」10月15日,在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劉健圍繞「擔當新使命、探索新機制、擁抱新變革」分享了三點認識。
一是守正創新,勇擔資訊化時代新使命。劉健認為,「當前我們的新使命,是使主串流媒體在持續激蕩變化的輿論環境中具有更加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實作以主流思想引領多元輿論、以主流價值凝聚社會共識。」
今年以來,新華社以「譜新篇」為關鍵詞,推出重磅紀錄片【傾聽】【領航新征程】、系列微視訊【回聲】等一系列標桿產品。
二是深化改革,打造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新機制。劉健說,面對融合發展深水區,主串流媒體還需勇於突破、善於改革,努力破解思想觀念、組織體制、執行機制、人力布局等深層次矛盾問題,進一步釋放新聞生產活力,加快實作「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媒體格局。
劉健介紹,近年來,新華社始終聚焦「國際一流」和「新型」戰略重點,穩步理順全媒體生產傳播機制流程,加強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實作「守正+創新+務實+高效」有機統一。
三是技術為先,推動主串流媒體融合發展新變革。「技術為先,首先要懂,懂才能不犯錯誤;其次要用,用才能趕上時代。」劉健認為,堅持技術賦能是主串流媒體創新發展的生命線。
近年來,新華社積極探索新一代人工智慧革命浪潮下的新聞生產與傳播新模式,推出209項智慧化工具,開展AIGC視訊生產實驗。「以‘內容+技術+靈感+美學’推動傳媒行業生產力質的飛躍。」劉健說。
劉健表示,未來願與大家一道,更好擔當新使命,探索新機制,擁抱新變革,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黨組成員、副台長胡勁軍:
「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王為薇
「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10月15日上午,在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黨組成員、副台長胡勁軍這一形象闡述,引得掌聲不斷。
胡勁軍說,作為黨的意識形態重鎮和國家廣播電視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以變應變、以新求新,以「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的精神風貌,深入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在新媒體領域的國內國際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充分彰顯中國國家媒體的擔當和作為。
「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也是改革創新之路。」主旨演講時,胡勁軍分享了近年來總台深化改革創新、擁抱和引領媒體變革的實踐探索。
把握正確方向,堅持主力軍挺進主戰場,推動「正能量」與「大流量」在互聯網上「雙向奔赴」。這是胡勁軍提到的第一個探索方向。在這個方面,他特別強調「年輕態」的表達,「總台推出一系列炫酷、新潮、出圈的節目和產品,有效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引領年輕人的思想。」
在談到推動數位文化和網路文明建設展現新圖景的探索實踐時,胡勁軍表示,總台的答案是「思想+藝術+技術」。「我們從傳統文化寶庫中尋根探寶,推出【簡牘探中華】【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典籍裏的中國】等系列精品文化節目,以及‘何以文明’全球巡展媒體活動,用前沿科技書寫中華文化之美、追溯中華文明之源。」
「今天的總台,已經成為以科技為引領、具有強大傳播能力的全媒體、全業態的綜合性機構。」談到推動新質生產力轉化為新質傳播力和媒體引領力的探索時,胡勁軍說,總台把媒體科技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與各界合作持續深化「5G+4K/8K+AI」戰略格局,依托人工智慧工作室等重點計畫,深入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媒體領域的創新套用,有力引領媒體行業發展。
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
加強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黃欣然
「當前推動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對中華文化精神標識、價值內涵等的深度挖掘、關聯分析和呈現展示至關重要,迫切需要在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再作探索、再下功夫。」10月15日上午,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現場,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分享了高校在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助力新媒體事業發展方面的實踐探索。
為回答文化和科技「融合命題」,北京郵電大學作出理論與技術的新探索。徐坤介紹,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提出並構建了一套面向中華文化系統性研究的文化計算大腦和文化資源大數據服務體系,打造了以彣芯、彣鏈、彣腦平台為代表的系列文化科技創新成果,在服務國產技術研發和文化資源數位化生產與傳播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堅持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導向,為推動文化高品質發展作出產品與服務的新探索。」徐坤現場介紹了學校在文化消費體驗、助力基層傳播和加強人才供給等方面的工作實踐,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整合高校、文博、傳媒機構等資源,透過產學研創新體系建設和文化資源開發復用,著力打造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消費新場景、服務新領域。
徐坤表示,為深化文化交流互鑒,學校堅持以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為抓手,作出了內容與載體的新探索,以技術手段深挖中華文化內涵和世界文明底蘊,創新展覽展示,打造了【看見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展覽,實作了歷史文物的活化利用和中華文化的全景呈現,為描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圖景提供了文化「出海」新選擇。
徐坤表示,北京郵電大學願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優勢,與各方深入交流合作,錨定加強文化資源轉化、聯合人才培養和深化國際傳播等方面協同發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之力為推動全媒體生產、促進全媒體傳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方小虎:
支持主串流媒體在突發熱點事件中「一錘定音」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劉笑雪
「四川深學篤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擁抱資訊革命,打造省域傳播體系,重構融媒傳播生態,新媒體品牌效應日益顯現,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逐步增強。」10月15日,在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方小虎分享了推進主串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經驗。
四川是西部的經濟大省,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各地媒體融合發展進展不一。如何破局?方小虎介紹,四川率先探索省市縣三級媒體融合貫通模式,於2023年7月創新組建天府融媒聯合體;參照中宣部做法,構建天融傳播力指數,對省市縣三級主流新媒體傳播力實作全覆蓋評價評估。
「主力軍挺進主戰場,關鍵是要堅持守正創新,以高品質的內容拓展主陣地、提升傳播力、增強引導力。」方小虎介紹,四川聚焦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好理論宣傳、主題宣傳、形勢宣傳;著力打造一批分眾覆蓋、各具特色的新媒體品牌;鮮明支持主串流媒體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讓主串流媒體「長牙齒」「有沖勁」。
面對各類突發事件,主串流媒體應當如何應對?「支持主串流媒體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開展報道、第一時間定調發聲。鮮明支持主串流媒體在突發熱點事件中發揮‘一錘定音’作用,積極在第三方平台發聲。」方小虎舉例說,在「秦朗巴黎丟寒假作業」「重慶胖貓事件」等網路熱點引導中,四川媒體及時發聲,澄清了謬誤。
圍繞做好國際傳播,方小虎介紹,四川找準牽引抓手,推動創設國家級國際傳播最高獎——金熊貓獎;用好外宣資源,推出形式多樣的國際傳播產品;調動外宣力量,讓外國友人幫助講好四川故事。
「新的征程上,我們將勇擔新使命、構建新機制、推動新變革,為推進主串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貢獻‘傳媒川軍’新的力量。」方小虎表示。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董事長、台長龔政文:
使命激蕩熱血 變革勢在必行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黃晗
「使命激蕩熱血,變革勢在必行。」在10月15日舉行的2024年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董事長、台長龔政文表示,湖南廣電的新使命,就是要創造以主流價值觀打底、以人民為中心的,具有中華文化立場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煥發時代光芒和時尚氣息的當代視聽文化,就是要創制更多有分量、能傳世的芒果視聽作品,為中華民族新的文化生命體貢獻力量。
「十年來,新媒體的強勢崛起、短視訊的老少通吃,給傳統廣電帶來巨大挑戰。出路何在?唯有變革。」龔政文表示,湖南廣電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重點圍繞結構、品質、內容、技術、傳播、管理等方面推動變革。今年以來實施芒果TV躍升計劃、芒果TV國際App倍增計劃,加快小芒電商對外融資步伐,上線數位文博大平台山海App,從「微短劇、微綜藝、微新聞」入手改造升級風芒App等,目的就是進一步向「文化科技融合、兩個效益俱佳」的主流新媒體集團轉型。
龔政文介紹,湖南廣電進一步明確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遊融合」的三大融合戰略,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新機制、煥發了新氣象。今年6月,召開2024芒果生態大會,出台芒果新雨林養成計劃「28條」,全面打造芒果新生態。在內部資源合作、IP授權、微短劇賽道、芒果研學等方面加快融合,強化產業鏈「聚合力」,擴大資源「強磁場」,實作「產品共創、渠道共享、生態互通」。透過舉辦五屆「馬欄山杯」國際音視訊演算法大賽,引進了上百位高精尖缺技術人才,成為支撐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造夢者」「建築師」。在改造提升傳媒業的同時,正進軍或加快發展一批新型文化業態,包括但不限於內容電商業、數位文博業、智慧文旅業、動漫遊戲業等。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劉啟宇:
覆蓋4.6億使用者,變革這樣進行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李毅
「當好新時代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實驗室和排頭兵。」10月15日上午,在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劉啟宇分享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推進主串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經驗。
近年來,以「兩端一雲」建設為牽引,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構建起覆蓋使用者超4.6億的「報、刊、網、端、微、屏」全媒體傳播矩陣。有何訣竅?劉啟宇認為可從陣地、內容、服務、人才四方面著手。
「‘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已成共識,主串流媒體應當加速推進核心資源向行動網際網路遷移。」劉啟宇說。
南方報業在行動網際網路這一主戰場步步為營,打造「南方+」廣東傳播主平台,下載量近2億、年發稿量超100萬篇、年營收突破5億元;GDToday初步構建起涵蓋「多語種新聞網站+英文客戶端+海外社交平台矩陣+全球合作媒體群」的對外傳播立體網路;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南方智媒雲」。
「要讓廣大網民看得進、聽得懂、能接受、喜聞見。」劉啟宇認為,主串流媒體要在輿論場上發揮引領作用,必須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
南方報業有許多成功案例,如全省高品質發展大會、「請到廣東過國慶」主題報道形成「現象級傳播」,「縣委書記打擂台」全媒體報道推動廣東省縣域振興形成比學趕超火熱氛圍。
「深耕行動網際網路,必須強化使用者思維。」劉啟宇介紹,南方報業積極提升主串流媒體的「新聞+」服務能力、拓展「傳媒+」新領域,與全省各地各部門共建頻道超過500個,吸引各級黨政部門入駐「南方號」超7000個,全面提升與粵省事、粵商通等「粵系列」平台合作,向「傳媒+園區」「傳媒+國企」「傳媒+金融」等領域拓展。
「關鍵在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劉啟宇談到,南方報業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實施「南方名記者培育工程」,持續最佳化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需要的評價體系,推動優質內容生產和傳播不斷取得新突破。
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高級記者楊川源: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記者紮根基層不能改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黃欣然
「全媒體時代,我們說話的方式得改,文稿的調性得改,傳播的視角得改!但有一點不能改:紮根基層不能改!」10月15日上午,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現場,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高級記者楊川源分享了一線記者面對新媒體流量挑戰的思考與感悟。
去年9月,浙江廣電推出新媒體專欄【一瞬間】,主打「換個角度讀理論」。「我們嘗試把黨的理論與新聞一線調研相結合,把蹲點時最有觸動的‘一瞬間’拎出來,用群眾的視角、話語、心靈看理論、說理論、悟理論,蹚出一條‘重大理論的群眾解讀’之路。」楊川源表示,【一瞬間】不僅是一檔新媒體專欄,更是傳統媒體記者主動向全媒體記者轉型的一次刀刃向內的「改革」。
圍繞【一瞬間】,楊川源和團隊探索出了媒體融合改革的答案。
「新媒體傳播就是要在‘一瞬間’建立起互動的受眾關系。」楊川源介紹,在義烏舉行的北美資訊對接會上,她看到學員裏有抱孩子來的、有拄拐來的,覺得義烏人「愛上課」這一極致的瞬間正是浙江乃至中國經濟強大的韌勁和生命力最直接的表現。
「這期節目就叫【拄拐也要聽課】,評論區除了點贊,更是被‘到哪裏上課’的留言刷屏了。」楊川源認為,放下套路不端著,就是從「我」到「你」、從記者到受眾的最短距離。
一說理論就換屏的尷尬是主串流媒體融合之路共同面臨的困境,如何「長話短說」、把理論講到群眾心裏?楊川源以【一瞬間】中【過河的石頭】和【巨型專利墻的背後】兩期視訊為例,表示要轉文風、轉話語、轉思路,讓宏大的主題脫去厚重的外衣,讓原本就從群眾中來的理論,回到群眾中去。
楊川源連續6年榮獲中國新聞獎,其中連續三年一等獎,她說自己非但不能「躺平」,反而更焦慮了,「我該怎麽辦」的疑問始終縈繞心頭。她呼籲一線記者要堅定自信,到基層去,到實踐中去,想清楚,更要幹到底。
微博執行長王高飛:
媒體和平台雙向奔赴,共塑新格局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李毅
「堅守網路傳播陣地,是媒體與平台的一場雙向奔赴。」微博執行長王高飛說。在10月15日上午舉行的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他描述了媒體和平台共塑主流輿論新格局的路徑。
主力軍挺進主戰場,繞不開網路平台新場域。王高飛認為,主串流媒體已經有所建樹。微博上註冊的媒體帳號約1.72萬個,總粉絲數超百億,月均閱讀量過千億,互動量近4億。【2024年上半年熱搜趨勢報告】顯示,微博熱搜中的社會時事熱點,97%來自於媒體報道。
「在此基礎上,需要註意使用者新聞消費的‘去中心化’。」王高飛說。
透過近年對熱搜趨勢的觀察,王高飛發現,大眾的興趣點正在從高度關註社會新聞向興趣類內容轉移:「因此,媒體的內容生產既要有對時代脈搏和民生關切的深度洞察,也要有對年輕群體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的敏銳把握。」
在內容創新之外,王高飛認為還應探索機制創新。
「透過演算法升級、探索媒體共建機制,微博平台主旋律上熱搜、正能量有話題的新型榜單生態正在形成。」王高飛介紹,微博今年上線原創、先發、「暖」「辟謠」「主題宣傳」「官方回應」等標簽,媒體在釋出時可以對內容進行標註,平台會對相關原創內容加權推薦。
「如關於某網紅直播帶貨‘誤導消費者’事件,主串流媒體的權威報道在熱搜上得到及時呈現,被網友點贊‘公開調查很及時’‘堅持實事求是’‘還大眾以真相’。」王高飛說。
除了創新熱搜機制,微博平台還致力強化媒體報道在「推薦流」「關註流」等「流場景」內的曝光呈現。
「對媒體的打標博文,透過粉絲頭條置頂曝光和演算法加權等方式加強推薦;上線‘微博附註’功能。」王高飛介紹,如在延遲退休政策釋出後,媒體報道會以「附註」形式添加在大V的討論博文下。這一功能日均幫助超600萬使用者透過主串流媒體了解事件真相,#微博附註#話題閱讀量累計約10億。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路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