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80年代實行的夏令時,每年節省電費超3個三峽,為何僅6年便取消了

2024-02-02新聞

能源在社會開發中起著關鍵作用。如何獲取更多能源並節省能源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特別是對於中國而言。

雖然中國地域遼闊,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並不高,因此節約資源至關重要。

實行夏令時是一種有效的節能方法。1986年中國開始實行夏令時,並取得顯著成效,每年節省的電能相當於三個三峽水電站。

然而,在六年後,即1991年,由於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最終選擇取消了這一制度。

夏令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在夏季把時間調快,以更充分地利用陽光資源,減少電器的使用,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據說,這個概念最初是由美國著名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庫林提出的。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交通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到了19世紀,人們提出了「時區」的概念,將全球依據經度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區域。

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夏令時」的理念。雖然夏令時最初是在英國提出的,但政府並未接受這一提議。後來,一戰期間,德國首先采用了這一模式,以節省戰爭時期稀缺的電力、煤氣等資源。

此後,英法等國也模仿德國,實施了這一制度。夏令時從此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全球有100多個國家采用或曾經采用過這一模式,影響了全球約四分之一的人口。

夏令時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北洋政府時期,但隨後因為一些原因而中斷。

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社會發展的需求與中國能源供應的限制,一些科研人員提出了實行夏令時的建議。

根據他們的研究,實行夏令時可以節省約七億度電,相當於當時照明總用電量的近十分之一。此外,夏令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經過多方討論,中國政府決定在每年的四月至九月實施夏令時,將時間調快一個小時。實行夏令時後,中國成功節約了大量的能源,1986年就節約了六億度電,有效改善了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的能源短缺問題。

然而,夏令時的實施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影響了西部居民的生活,對農牧業也有一定影響。考慮多方因素,六年後,這項政策被停止執行。

夏令時在中國的實行持續了六年,之後被終止。

中國地域廣闊,東至最東部地區,西至最西部地區,跨越了五個時區。在夏季,由於中國南北和東西跨度都非常大,這使得中國北方地區實行夏令時成為必要。

夏令時可以減少照明的需求,使得白天的利用更加充分,從而節省能源,降低環境負擔。

夏令時對於高緯度國家和中國北方有一定作用,可以節省照明需求。但對於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華南地區,氣候濕熱,夜幕降臨時十分潮濕悶熱,實行夏令時的意義十分有限。

而且,新疆、西藏等省份推行夏令時會造成天不亮就要起床、天不黑就要睡覺的局面,對於農牧業也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因此,雖然夏令時可以調節居民作息,但需要考慮氣候和地理因素,以及對農牧業的影響,綜合考慮後謹慎推行。

雖然國土面積大並不意味著不能實行夏令時,例如俄羅斯從2011年起就永久實行了冬令時(與夏令時原理相同),美國也實行夏令時制度,但是中國卻無法實行。

這是因為中國采用了統一的東八區時間,而美國和俄羅斯則將國內劃分為多個時區。雖然實行多時區制度可以解決夏令時帶來的問題,但是並不適合中國借鑒美國和俄羅斯的做法。

將一個國家劃分為多個時區會導致很多問題,美國的例子就是最好證明。他們將國土劃分為多個時區,結果給民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包括每年的時間調整。

但相對而言,俄羅斯的情況更為嚴重。他們的多時區劃分導致了高考試題的泄露,嚴重損害了考試的公平性。因此,多時區制度在實踐中確實存在很多弊端。

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口分布不均,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這決定了我們更適合使用統一的時間標準。這樣不僅可以保證社會的執行效率和秩序,還可以減少多時區帶來的諸多不便。

維護國家主權和完整具有政治意義,全國統一使用一個時間同樣重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中國清潔能源開發取得了長足進展,三峽大壩年發電量突破千億大關,西部地區風能、太陽能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核電事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占比突破20%,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最佳化。

因此,相比之下,夏令時制度顯得不太必要。雖然夏令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省照明資源,但對於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可以節省的數量相當可觀。

然而,夏令時也會帶來許多不便,調整時間過程中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隨著夜經濟的發展,夏令時節約資源的作用大大降低。

總的來說,夏令時對節約資源的作用非常有限。節約資源應該透過提升民眾的環保意識,培養綠色消費和生活習慣,而不是依賴制度強行調整民眾的生物鐘來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