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了個公告,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一些產品的出口退稅取消了,一些產品的退稅比例下調了。這可不是個小事兒,它背後反映的是國家經濟發展思路的轉變,值得好好聊聊。
財政部、稅務總局釋出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顯示:
一、取消鋁材、銅材以及化學改性的動、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產品出口退稅。
二、將部份成品油、光伏、電池、部份非金屬礦物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實施。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為了保就業、穩增長,咱們國家對外貿出口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出口退稅。說白了,就是國家從自己口袋裏掏錢補貼出口企業,讓它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有價格競爭力。
這種做法在特定時期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出口比重過高,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一些企業過度依賴退稅,缺乏創新動力,產品附加值低;更重要的是,相當於拿納稅人的錢補貼了外國消費者,肥水流了外人田。
現在,國家開始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其實是在給經濟「降溫」,擠出一些低端出口的泡沫。與其靠退稅養活一大批低效企業,不如把資源集中到更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上,提高產品品質和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
有人擔心取消退稅會影響出口,其實沒必要過度焦慮。中國是全球制造業大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短期內其他國家很難完全替代。而且,取消退稅後,產品價格可能會上漲,但這部份成本最終會轉嫁到國外消費者身上,中國企業並不會吃虧。
倫敦金屬期貨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取消鋁材出口退稅的訊息一出,倫敦鋁價立馬就漲了8%,這說明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仍然有很強的需求,價格上漲並不會導致市場份額大幅流失。
當然,政策調整也會帶來陣痛。一些靠退稅茍活的低端出口企業可能會面臨生存危機,甚至倒閉。但這未必是壞事,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只有淘汰掉落後產能,才能騰出空間給更優質的企業發展。
與其繼續補貼那些低效企業,不如把省下來的錢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低保水平,建設保障房等等。這些措施不僅能改善民生,還能刺激內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從長遠來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發展內需市場,才是中國經濟永續發展的關鍵。這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正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它釋放出一個訊號: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轉型,從過去的外向型轉向更加平衡的內外雙迴圈。
對於那些真正有實力的出口企業來說,取消退稅並不可怕。只要產品品質過硬,價格合理,就不愁沒有市場。而那些只靠退稅生存的企業,也該好好反思一下,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陣痛在所難免,但風雨過後,才能見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