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大城何以「韌性」?武漢向「一帶一路」城市發出重要倡議

2024-10-16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通訊員 劉海東

10月16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開發中心、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七屆國際城市永續發展高層論壇」活動在漢舉行。

如何有序推進城市的永續發展,是當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本屆論壇聚焦城市永續發展命題,釋出兩項倡議,呼籲社會各界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攜手推進韌性城市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開發中心有關負責人從宜居城市、韌性城市、創新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和人文城市等六個維度釋出「一帶一路」20城市永續發展倡議。

為推動「一帶一路」永續城市聯盟工作落實,推動建設包容、安全、有風險抵禦能力和永續的城市及人類居住區,武漢市提議發起成立「一帶一路」永續城市聯盟韌性城市專題組,從深化「強韌經濟」合作、推進「柔韌治理」互鑒和共建「堅韌城市」平台等三個維度釋出「一帶一路」永續城市聯盟韌性城市專題組武漢倡議:深化「強韌經濟」合作,深化發展戰略對接,拓展經貿領域合作,共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著力構建互利共贏發展新格局;收集城市平急結合建設、風險預警處置、韌性社群打造、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實踐案例,搭建專家智庫,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專項研究,積極探索應對城市汙染防治、濕地生態修復、韌性空間規劃等領域問題綜合解決方案,共享計畫需求和供給資訊,開展國際計畫合作,落地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韌性城市建設合作場景。

在本屆論壇上,「韌性城市」成為重要議題。

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超大城市,大武漢何以「韌性」?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全國工程勘探設計大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楊保軍認為,要保障韌性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韌性水平,加強災害風險評估和風險分析能力。

2023年,武漢獲批成為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之一,武漢透過閑置土地騰挪等方式拓展更多城市發展空間,以產業為導向,堅持「一樓一主產業」,重點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推進「工業上樓」。

他認為,在最佳化空間開發格局,開展韌性城市人居環境設計方面,他建議,要透過有效功能疏解和釋放產業空間,降低城區人口密度,合理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業,引導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最佳化布局並向周邊放射線延伸,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過高城區的人口密度,增強城市發展韌性和風險防控能力;將城鎮建成區、一定時期內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的區域納入城鎮開發邊界,落實國家對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有關要求,盤活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武漢提出「守住水安全底線」「全力維護經濟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漢」,打造保障國家發展安全的重要支撐,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近年來,武漢著力打造韌性城市,提升城市公共衛生安全韌性,著力加快打造健康城市,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設施配置布局標準,相繼建成一批「平戰結合」醫院,醫療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在提升城市水安全韌性方面,武漢深入實施流域綜合治理,開展以防洪水、排澇水、治汙水、保供水為重點的「四水共治」,提升城市能源安全韌性。

此外,他還建議,要借鑒國際城市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體參與的風險治理機制,增強社會主體適應力,完善城市安全風險多元參與治理機制,發揮政府、社會、專業機構、保險等多方合力,結合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建立、完整社群建設等行動,提升基層社群應急能力,深化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改革,建立適應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安全管理機制,健全「城市體檢」和「城市評估」制度。

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果,國際城市永續發展高層論壇自2017年起已成功舉辦六屆,60余個國家高官代表、50余個城市市長、40余家國際機構、百名中外專家和企業家參與,在多個城市開展國際永續發展試點,有力促進了城市地方層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屆國際城市永續發展論壇以「高品質推進城市永續發展,創新城市現代化實踐」為主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同探討如何讓城市更好地持續發展,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為城市的未來出謀劃策,搭建城市高品質永續發展的交流與合作平台。

希臘雅典市原副市長莫迪亞諾·亞歷山大在論壇上點贊武漢在永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稱其為「一座永續發展的城市,也是展現永續城市發展理念的典範城市」,他說:「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在武漢生活、成長。」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