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把握好「六個必須堅持」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4-01-22新聞
原標題:把握好「六個必須堅持」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集中概括為「六個必須堅持」,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 這「六個必須堅持」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是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行動指南和根本保證。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必然要求我們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踐中把握好「六個必須堅持」,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堅持人民至上,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全過程各方面
人民至上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包含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發展動力的科學回答和闡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造性運用。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著眼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立足於賡續中華文脈、建設現代文明,都應當把人民需要作為著力點,把人民歡迎、人民滿意作為目標追求,切實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高品質發展,一定要聚焦人民群眾實踐,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創新創造,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為民利民惠民,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等各項文化建設,讓人民群眾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融入中華現代文明建設之中。
堅持自信自立,牢牢把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正確方向
堅持自信自立,既深刻體現了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基本原理,也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尊重客觀規律、敢於開拓創新的歷史主動精神。黨的百余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 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自信自立彰顯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和精神風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運用好、傳承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經驗,把握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築自信自強的精神新高地,讓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文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堅持守正創新,為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守正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顯著標誌,也是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科學方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彰顯著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主動精神。必須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同現代化相適應,也使中華文明不斷煥發新生機,不斷涵育滋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能夠為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堅持問題導向,探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問題導向,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突出特點,深刻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等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是黨中央作出新的戰略部署,貫徹落實這些戰略任務,需要清醒判斷可能遇到的障礙和瓶頸,隨時破解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奮力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華章。
堅持系統觀念,形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大合力
堅持系統觀念,符合事物普遍聯系、發展變化的規律,反映社會有機統一、矛盾轉化的內在機理,體現了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堅持和運用,為準確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提供了科學指引。全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個長期性、全域性、系統性的戰略工程,也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需要把握各個發展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科學統籌發展的步驟和環節,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 為前瞻性思考、全域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堅持胸懷天下,增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影響力
堅持胸懷天下,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邏輯必然,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關註世界發展和人類事業進步的天下情懷,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致力於實作「全人類解放」的崇高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以及立誌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擔當和博大胸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這些重要論述對文化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對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更為寬廣的舞台。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建設、更好走向世界。
(楊清,作者系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來源:兵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