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進行,越來越多地中國民用產品在戰場上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讓外界看到了中國作為工業大國的真實底蘊與恐怖的戰爭潛力,這樣一個結論無論是對於美國還是整個西方而言,顯然都是他們不願意直面的。
根據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最新視訊,俄軍士兵目前正在使用中國廣東某企業生產的SA6型手持頻譜分析儀,在戰場環境下進行快速的射頻環境分析,以探測附近是否有烏克蘭軍隊的無人機行動。
【俄軍使用了一款中國產的頻譜分析儀】
說到這裏,我們需要介紹一下何為頻譜分析儀。這一裝置的主要用途是發現並測量一定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並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是在電信、鐵路、科研等領域有著廣泛用途的專用裝置。
比較常見的就是在電信基站維修時,維修人員會使用這類裝置,檢查電子元件是否正常運作,並方便自己進行偵錯。
由於可以測量幾乎所有型別訊號的特質,這類裝置也廣泛套用於電子對抗、頻譜監測等軍事領域,但更多地是與專門的電子對抗裝置配合使用,很少像俄軍一樣,讓前線人員手持相關儀器。
俄軍現在這麽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烏克蘭戰場上的無人機使用越發頻繁,俄軍一線部隊需要時刻監控自己附近是否有無人機,但成本等問題,又讓俄方無法在基層普及相關軍用裝置。
【俄烏雙方在戰場上都大量使用了無人機】
從民用渠道采購一些頻譜分析儀,讓基層人員能夠及時發現潛在威脅,並且將發現的頻率資訊通知反無人機單位,在減少人員傷亡的同時,提升反無人機效率,無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俄方完全不用擔心裝備價效比與產量問題,在海外的采購資訊平台上,俄軍使用的這種頻譜分析儀單台售價在190美元左右,大量購買的話售價能夠降到不足160美元。如果是在國內平台上,50台以上的批發價格為每台950人民幣。
因此,俄軍極有可能是讓俄商務部等部門,打著「民用采購」的名義進口了一批頻譜分析儀。這些裝置甚至有可能不是從中國直接進口的,而是透過俄方在遭遇制裁後建立的第三國渠道購入的。
【相關產品的海外售價不到200美元】
手持頻譜分析儀其實不是俄烏兩軍在此次戰爭之中,使用的第一款中國民用裝置了。雙方此前都采購了大量的中國產小型旋翼無人機與相關零部件,用於戰場情報偵察,並改裝出了一些可以投擲手榴彈等小型彈藥的無人機,執行火力打擊任務。
根據外媒公布的數據,俄烏兩軍使用無人機中,中國大疆公司的產品占比一度在60%左右。
廈門雲輪智慧公司生產的「雲輪-5」更是被改成了察打一體無人機,用來執行轟炸任務。
即便是在中國出台無人機出口禁令,管控向俄烏雙方出口無人機與零部件後,兩國仍舊可以透過一些第三方渠道購入相關裝置。
【俄烏雙方使用的無人機很多都是中國產品】
除了無人機,雙方軍隊還大量使用了中國產的紅外夜視儀等觀測裝置,且不光是直接用來進行個人作戰,一些中國產觀測裝置還被安裝到了步戰車等重裝備上。
此前,烏方曾經拆解過一台俄軍BMD-4步戰車的射控系統,在拆開後首先看到的便是中國高芯科技公司出口的制冷紅外探測器,且這個探測器似乎不是最新型號,有可能是俄方在開戰前就購入的庫存裝置。
此外,烏軍廣泛使用了一款名為「克羅皮瓦」的作戰控制系統APP。有未經證實的訊息稱,烏軍經常會將這款APP安裝在一些價格相對低廉的平板電腦或者手機上,其中不少電腦和手機也是中國的民用產品。
俄方則是將一款中國產的民用全地形車,投入到了一線戰場,用來進行物資、傷員運輸,甚至是突擊、滲透作戰。如果不是烏軍在戰鬥之中擊毀了2輛車,進而對車輛的生產商——中國奧德斯工業公司發起制裁,我們恐怕還不知道,這款全地形車可以被當成民版「山貓」來用。
【俄軍在戰場上使用了一款中國產的民用全地形車】
俄烏戰場上這種特殊情況,一方面說明了,即便是中國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堅持中立原則,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正常經貿交流,仍舊讓中國有了在事實上影響俄烏沖突行程的能力。
另一方面,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給解放軍提了一個醒,那就是我們可能真的需要進行一次「工業大摸底」,看看中國民企手中都有哪些產品可以為解放軍所用,哪些武器研發計畫可以軍民合作了。
畢竟,民企的生產能力也是一國戰爭潛力的關鍵組成部份,如何在需要的時候,利用民企現有的生產線轉產軍用裝置,是任何一個擁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國家都必須考慮的問題。只有提前摸清情況,我們才能夠在需要時合理安排轉產。這一點也是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一個現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