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能動履職,只為民生底線的司法守護——最高人民法院以高品質審判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綜述

2024-07-14新聞

穿梭在大街小巷,載著食客滿滿的期待,勝訴後的小蒙知道自己再也不會「被個體戶」了。

今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判斷外賣小哥等與平台企業是否存在勞動關系」,讓「2021年度中國社會法十大影響力事例」之一的「新業態勞動者被個體戶案」再次引起關註。這一案件,為司法實踐回應新型用工模式中的新問題提供了生動範本。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事關」道出對就業工作的深切牽掛。

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離不開法治的力量。

為政之道,民生為要。最高法始終厚植黨的執政根基,關心關註就業問題,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緊密結合審判工作實際,堅持依法能動履職,為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加強司法保障——化解涉就業糾紛暢通職工維權渠道

今年春節,小陽一家過得格外踏實。

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小陽和工友們還在為被拖欠的勞務費四處奔走。

湖北的深冬,溫度逐漸走低。為追回勞務費,小陽和10名工友多次討要,不得已於1月23日來到湖北省英山縣人民法院起訴。

當天,英山法院立案庭開啟「綠色通道」當場立案,並迅速分流至速裁團隊。下午,經過速裁法官的組織協調和釋法析理,這11起勞務合約糾紛適用小額訴訟程式成功達成調解協定。

欠薪,社會治理的一大頑疾。國務院【保障農民工薪資支付條例】施行4年來,最高法切實落實這一條例,推動各級法院充分發揮簡易程式和小額速裁機制功能,降低訴訟成本,快審快結,全面提升欠薪案件審判質效。

為確保「真金白銀」落到勞動者的口袋裏,最高法加大涉欠薪案件執行工作力度,推進各級法院暢通「綠色通道」,充分運用「總對總」「點對點」查控系統,強化線上線下財產調查工作,進一步推進交叉執行,有效防止權力、關系、人情幹擾,遏制濫用執行權乃至執行腐敗問題。

護「薪」舉措成效如何?一組數據可窺一斑:

2023年,全國法院共執結涉農民工薪資案件9.16萬件,執行到位金額21.77億元。

近年來,為更加公正高效化解「薪」結,深化勞動爭議源頭治理、多元化解,最高法會同中華全國總工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建立「總對總」訴源治理、多元解紛機制,透過「法院﹢工會」「法院﹢人社」,促推大量勞動爭議預防在源頭、化解在前端——

天山腳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與自治區總工會合作,建立「法院﹢工會」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加大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等主體權益保障力度。

淮河岸上,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安徽省總工會會簽【關於建立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通報會商機制、訴調對接機制、司法建議與工會監督銜接機制、合作共建機制,共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長江中遊,湖北省「法院﹢工會」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模式實作市縣兩級全覆蓋,縣級以上工會調解組織全面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台,推動矛盾糾紛前端化解。

……

截至今年5月底,人社部門、工會已有1.98萬余家調解組織、3.4萬名以上調解員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台,累計訴前調解勞動爭議112.39萬件,調解成功92.3萬件,訴前調解成功率達83.5%。

今年1月,最高法先後與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人社部等聯合印發【最高人民法院、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交流會商會會議紀要】和【關於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法院圍繞勞動領域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勞動者權益保障等工作,完善定期會商機制,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暢通調解、仲裁與訴訟、執行銜接渠道,積極履行指導調解的法定職能,切實提升勞動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目前,訴至法院三分之一以上的勞動爭議透過訴前調解方式解決,不收取當事人費用,勞動爭議解決成本大大降低。」最高法立案庭負責人告訴記者。

做實司法引領——統一裁判尺度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丈夫陪妻子待產,用人單位是否應該支付護理假薪資?

公司與不負有保密義務普通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是否侵犯了勞動者的自由擇業權?

研發人員辭職後拒不與公司辦理工作交接手續,是否應該賠償由此帶來的公司損失?

……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最高法釋出6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為社會普遍關註的問題提供司法指引。案例一經釋出,官方新媒體閱讀量迅速達到10萬﹢。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檔。

2023年以來,最高法聯合人社部等多次釋出典型案例。除了上述6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還有13個涉欠薪糾紛典型案例,以及6個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推動全社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買世蕊曾向本報記者表示,人民法院釋出典型案例,可以有效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引導形成合理訴訟預期,培養用人單位、勞動者的自覺守法用法意識,具有較高的社會普法價值。

在釋出典型案例之外,今年2月正式上線並向社會開放的人民法院案例庫,也是最高法統一裁判尺度、引導正確勞動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如納入案例庫的「隱形加班案」——李某訴某科技公司勞動爭議案,審理法院明確以付出實質性勞動和明顯占用時間作為線上「隱形加班」的認定標準,確保勞動者不因彈性工時和遠端勞動的工作模式而被區別對待,保障了勞動者的休息權和獲得勞動報酬權,為解決網路時代具有普遍性的勞動爭議新問題提供範本。

記者了解到,目前勞動人事爭議案例已經入庫43個,涉及確認勞動關系、解除勞動合約、試用期、競業限制、追索勞動報酬、工傷保險待遇等多個方面。

除了充分運用案例庫,透過「法答網」平台及時解答下級法院案件審判中遇到的法律適用疑難問題、促進統一法律適用,也是最高法抓實保障就業工作的抓手。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連續兩次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約,期滿後用人單位對續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約是否享有選擇權?」

近日,最高法釋出法答網精選答問(第六批),其中一個問題涉及勞動合約爭議,也是法答網精選答問釋出以來第3個涉勞動者權益的問題。

對此,最高法民一庭法官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答復。該答復明確了在勞動者符合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約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負有強制締約義務,勞動者具有單方選擇權的裁判規則,為勞動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撐起了法律「保護傘」。

農民工權益保護、工傷保險待遇、超齡勞動者保護、經濟補償、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截至目前,最高法已答復勞動爭議問題33個,及時有效指導全國法院加強勞動者權益司法保障,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做實「抓前端、治未病」——匯聚多方合力營造良好就業環境

在中國,「超齡勞動者」的概念並不陌生。據最高法統計,超齡勞動者數以千萬計,每年約5萬件涉及工傷認定、社保繳納等的勞動爭議訴至法院。

「進一步規範超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用工關系。」

「完善參加工傷保險相關規定。」

「推進基本養老保險資訊查詢和權利告知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隨著最高法工作報告內容的迅速傳播,致力於解決中國超齡勞動者面臨突出問題的「5號司法建議」,受到社會矚目。

司法建議「小杠桿」,可以撬動就業「大民生」。

目前,人社部已采納該司法建議,正在積極推進明確超齡勞動者勞動基準適用範圍和標準、加強超齡勞動者工傷保障、完善養老保險資訊查詢等一系列務實舉措,切實保障「老有所為」。

實作「抓前端、治未病」,離不開各部門匯聚合力、協同治理。

為提醒用人單位落實好勞動法律法規,或糾正其違法勞動用工行為,工會及相關單位所適用的【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被簡稱為「一函兩書」。

今年3月,最高法與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關於協同推進「一函兩書」工作的通知】。

根據這一檔,人民法院和工會將探索建立雙向通報和資訊共享機制、司法建議與工會監督銜接機制,縣級以上地方總工會可以商請人民法院派員開展業務指導,提升工會依法開展勞動法律監督的能力水平。據了解,目前已有27個省(區、市)總工會與同級法院建立了協作機制。

「協同推進‘一函兩書’工作,有利於人民法院立足專業優勢,與工會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提高協作質效,推動勞動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最高法與中華全國總工會每年也會對‘一函兩書’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和通報。」最高法民一庭負責人表示。

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爭議案件實行勞動爭議仲裁前置。「仲裁前置」能夠充分發揮調解和仲裁的作用,有利於勞動爭議在最初階段予以化解、及時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如2023年,上海仲裁機構受理案件20.7萬件,法院一審案件收案2萬件,起訴率降至10%以下。

但實踐中,一旦仲裁與司法的理念和標準不統一,反而容易導致糾紛解決周期延長。

加強仲裁、司法部門合作,完善裁審銜接和資訊共享,是問題的解決思路。

2022年,最高法聯合人社部印發【關於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有關問題的意見(一)】。「建立裁審資訊比對制度」試點工作,目前已在上海、福建、山東等地展開。

「法院、仲裁機構透過裁審資訊比對,分析裁審結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利於統一法律適用標準,促使更多案件在仲裁階段解決。」最高法民一庭負責人表示。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是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開展合規整改,讓符合條件、可以挽救的涉案企業重獲新生,有利於從源頭保障勞動者就業、減少勞動爭議。

在一起紡織印染企業環境汙染案中,涉案企業因超標排汙多次被罰,又因資金鏈斷裂而陷入半停業狀態,勞動者面臨失業風險。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人民法院會同環保部門促其合規整改、更新環保裝置,全面復工復產後,產值同比增長顯著,幾近壓垮企業的債務基本清償。

「有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因經營管理不當觸犯法律,企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只有保住企業,讓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經營得好,勞動者‘飯碗’才保得住、端得穩,民生才能保障好。」最高法刑二庭負責人表示。

衣食住行、萬家燈火,背後是就業有保障、勞動有所得。

新時代新征程,在擔當促進高品質就業工作新使命的道路上,最高法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砥礪奮進、貢獻力量。

記者:姜佩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