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央行: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2024-01-24新聞

編輯丨李巖

1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等受邀介紹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情況。

會上潘功勝表示, 經中央批準,人民銀行將設立信貸市場司 ,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

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正會同浙江省政府指導錢塘征信申請辦理個人征信牌照。

潘功勝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將以專業務實的精神,貫徹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潘功勝表示,中國貨幣政策始終堅持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均衡。2023年,面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外溢影響,人民銀行立足國內經濟發展,兩次下調政策利率,還兩次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最佳化信貸結構,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同時,人民銀行、外匯局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透過宏觀審慎管理措施,穩定市場預期,人民幣匯率在復雜形勢下保持了基本穩定。

總的看,2024年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將朝著壓力減小的方向發展,中美貨幣政策周期的差趨於收斂,這樣一個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客觀上有利於增強中國貨幣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寬貨幣政策空間。

潘功勝表示,關於價格水平,我們可以站在更加宏觀的視角,從稍長點的時間跨度,從過去幾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及中國價格水平變化的軌跡和背後邏輯,來分析和看待這個問題。

幾年前疫情發生時,為有效應對危機,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實施了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同時,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較大沖擊,疊加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影響,主要經濟體通脹普遍快速上升。

中國在疫情期間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沒有大收大放;產業鏈和供給能力健全,疫情期間仍保持了平穩運轉。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中國物價執行總體平穩,沒有通脹和通縮問題,2021年、2022年CPI漲幅分別是0.9%和2%。

為應對高通脹,美歐等主要央行快速、高強度調整貨幣政策,一年多的時間,美聯準加息11次,共上調政策利率525個基點;歐央行加息10次,共上調450個基點。全球供應鏈在疫情後也逐步恢復,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下行。美歐通脹水平已由前期約10%的高點回落到目前的3%左右。發達經濟體通脹水平的快速超預期下跌,會對中國的價格水平帶來影響。

人民銀行將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一是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葛文和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要堅守貨幣政策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二是最佳化金融資源投向。三是加強政策協調配合。

潘功勝表示,當前貨幣政策仍有足夠的空間,我們將平衡好短期和長期、穩增長和防風險、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為經濟執行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潘功勝表示, 人民銀行將於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1月25日將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並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