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一號檔,火線解讀

2024-02-03新聞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2月3日由新華社受權釋出。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檔,也是新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檔連續第21年聚焦「三農」。
檔全文共六個部份,包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今年中央一號檔有哪些重點、亮點?根據檔,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工作重點,可以概括為「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
「兩確保」: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檔要求,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能力、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垠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同時也要看到,農業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緊,全球農產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將日益增加。當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的形勢和挑戰更加復雜嚴峻。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因為耕地面積有限,所以種糧面積擴大難度比較大,但是單產的潛力是很大的,可以透過發揮科技的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加強田間管理,選擇好的品種等來提升單產。
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方面,檔要求,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加大對重點地區幫扶支持力度。
吳垠表示,當前,返貧致貧風險依然客觀存在,必須持續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對各級黨委、政府來說,有責任把脫貧群眾扶上馬送一程。各地要持續糾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推動更多資源聚集到增強脫貧地區內生動力上。
「三提升」: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三提升」,就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胡鄉村治理水平。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此前曾表示,要做精做優鄉村特色產業,謀劃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等普及普惠、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關鍵要事。
檔要求,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最佳化升級、推動農村流通高品質發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李國祥表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這些年,各地在發展鄉村產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仍存在規模小、主體弱、鏈條短、同質化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發掘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吳垠認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離不開社會資本和企業主體參與,要進一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對下鄉資本進行全過程監管,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把產業鏈延伸環節更多留在鄉村,透過就業帶動、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等方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增值收益,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兩強化」: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兩強化,就是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檔提到,最佳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完善聯合研發和套用協作機制,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開展重大品種研發推廣套用一體化試點。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完善農機購置與套用補貼政策,開辟急需適用農機鑒定「綠色通道」。
在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方面,檔提出,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計畫。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唐仁健不久前表示,解決吃飯問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推動未來農業發展的關鍵變量也在科技。
吳垠說,農業科技創新將推動農業現代化。智慧化的農業裝備、精準化的農業生產管理系統以及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使得農業生產更加高效、環保和永續。此外,農業科技創新促進了農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透過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遊、農產品加工等新業態,農村地區得以形成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從而提高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農業農村部近日要求,強化農業農村科技頂層設計,加強調查研究和謀篇布局,組織開展「十五五」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前期研究。抓緊成立科技創新戰略咨詢委員會,為農業農村科技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等提供決策咨詢。梳理凝練重大計畫清單,加快謀劃儲備一批農業農村領域科技專項,研究制定農業科研計畫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責編:劉安琪 | 稽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