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蘭蒂斯執行長和雪鐵龍品牌執行長
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和國際知名汽車制造商斯泰蘭蒂斯,宣布將斥資43億美元,在西班牙建設一座鋰電池生產基地,這將使西班牙擁有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之一。
根據荷蘭電動汽車資料庫的預測,這家選址在西班牙東北部地區的合資企業,計劃在2026年末啟動生產,其年產能預計能達到50吉瓦時,足以為平均每天70萬輛汽車提供電力。
歐洲一直在努力吸引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在其本土建廠,為什麽這次是西班牙,而不是歐盟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德國呢?
柏林國際軌域交通技術博覽會
從經濟層面來說,德國近年來面臨經濟放緩、通脹飆升,以及出口需求不振等多重挑戰。受此影響,德國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研發創新,步伐有所放緩,不少相關企業還接連出現「裁員潮」、「罷工潮」。
相比之下,西班牙目前有成為「歐洲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潛力,就業形勢向好,尤其是大型企業的就業崗位持續增加,資金流動回暖,多領域的產業投資也在不斷擴大。
西班牙電動汽車充電樁
此外,西班牙在汽車制造領域的實力也很強勁,擁有成熟的汽車工業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再加上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是建設電池廠的理想地點。據麥肯錫此前的一份報告顯示,西班牙的太陽能成本,比中歐地區低20%-25%。
值得一提的是,在決定將工廠定址西班牙之前,該國在歐盟關於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額外關稅的投票中,投了棄權票。西班牙首相桑捷斯,還呼籲歐盟,重新評估針對中國的懲罰性措施,以避免貿易戰。
西班牙首相桑捷斯
隨著這座工廠的投產,西班牙能在歐盟汽車行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當前,歐洲汽車制造商在全面電動化的道路上步履維艱,瑞典電池巨頭諾斯伏特(Northvolt)的破產,標誌著歐洲自建電池產業雄心的終結,也反映出歐洲試圖撼動中國電池企業重要地位的努力遭遇挫折。
不僅如此,德國和義大利的兩家電池廠計畫也都停擺,而英國新興電池企業伏特,打造的電池工廠,還沒開業便宣告破產。
盡管仍有少數歐洲企業仍在電池產業上苦苦掙紮,但多數汽車制造商,因難以獨立生產電池,或對歐洲本土供應商失去信任,開始選擇和中企等亞洲夥伴合作。
寧德時代總部的展示電池產品
在中美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寧德時代已在歐洲布局兩大電池計畫,其中德國工廠已投入生產,匈牙利工廠也預計將在明年投產。然而,德國工廠的最大產能僅為14吉瓦時,無法與西班牙工廠預期的產能相比。
西班牙的成功經驗再次證明,積極發展對華經貿關系是明智之舉。如果歐盟其他國家也能以更開放的態度看待中國,把中國視為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未來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中國電池制造商,有望在歐洲建立更多工廠,歐方能和中方實作互利共贏。